贝克特戏剧

作品数:36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秀玉龙昕陈惠肖巧慧李言实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争鸣》《祖国》《外国文学评论》《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贝克特戏剧的听觉叙事研究——以《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为例
《中国外语研究》2024年第1期45-50,123,共7页张凡 刘秀玉 
听觉叙事是贝克特进行戏剧创新的重要手段。通过人声、物声、沉默及音乐等听觉叙事形式,贝克特在其作品中创造了层层深入的听觉反应境界,给人以全新的感官体验。本文以《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为例,研究贝克特如何巧妙利用多样化的...
关键词:贝克特戏剧 听觉叙事 《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 戏剧创新 
失败的艺术:贝克特戏剧中被中断的笑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54-89,共36页 李言实(译) 刘雅(校)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ZD06);山西省2021年省筹资金资助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贝克特戏剧听觉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21-065);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戏剧教学法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在贝克特戏剧的演出中,观众会突然爆发出大笑,但是又会突然戛然而止。这是一种被中断的笑。这种突然爆发又突然中止的笑表现了文学作品和人类行为的相互影响。通过讨论喜剧与笑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喜剧是由两种对立的因素之中一方的崩...
关键词:贝克特戏剧 中断的笑 失败 喜剧 艺术体验 
贝克特戏剧听觉叙事研究被引量:2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90-98,共9页李言实 董潇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ZD06);山西省2021年省筹资金资助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贝克特戏剧听觉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21-065);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戏剧教学法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贝克特戏剧表现出跨媒介叙事的特点,其中听觉叙事尤为突出。本文从人声叙事、物声叙事、无声叙事和音乐叙事等方面对贝克特戏剧中的听觉叙事进行研究,试图探索贝克特如何用听觉叙事来解构人物、语言、戏剧,乃至叙事本身,引导西方戏剧从...
关键词:贝克特 戏剧 听觉叙事 声音 沉默 音乐 
爱的终局——贝克特戏剧《开心的日子》
《书屋》2022年第1期65-68,共4页芦苇 
一一片宽阔的草原伸向看不见尽头的远方,一个腰部以下身体均被埋进土里的女人凝视着远方。又是一个开心的日子,她说。没有人注意到,她正一点一点地陷得更深,没有人试图拯救。贝克特将他艺术幻觉中的这一幕搬上了舞台。《开心的日子》于1...
关键词:艺术幻觉 贝克特 两次世界大战 开心 
反叙事性:论贝克特戏剧的形式问题被引量:4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96-110,共15页陈奇佳 何珏菡 
以质疑笛卡尔式理性主体为基础,贝克特主张运用反叙事的方式,在西方戏剧传统别开自由创造的艺术进路。首先,他对传统戏剧叙事中主体的地位作了较彻底的颠覆,其戏剧中的主体依靠惯性而非理性存在,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也更为疏离异化。另外...
关键词:反叙事性 笛卡尔式主体 声音 时空 
贝克特戏剧在中国的影响和接受被引量:1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124-144,共21页李言实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研究”(项目编号:19ZD10);太原理工大学2019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戏剧教学法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国家留学基金(留金法[2016]5113,No.201608140170)资助。
作为世界戏剧史中里程碑式的人物,贝克特为世界戏剧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其戏剧观念和作品在世界上形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一方面分析贝克特对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影响,包括作品中的荒诞性、等待主题、语言的消解等;另一方面探讨中国戏...
关键词:贝克特 中国当代戏剧 影响 接受 
贝克特戏剧《来来去去》中的人文关怀被引量:1
《长春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50-53,共4页丁立群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5CWZJ18);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2015SD0107B)
《来来去去》是塞缪尔·贝克特戏剧中为数不多的全部以女性人物为主的一个小剧本。此剧虽短小,但其中三个女性形象的刻画却极其细腻,给人以凄美之感,完全不同于贝克特大多数剧作中老弱病残的人物形象,或只用身体部位代表整个人物的极端...
关键词:塞缪尔·贝克特 《来来去去》 女性角色 人文关怀 
契诃夫与贝克特戏剧中的“等待”主题
《北方文学(中)》2017年第12期121-123,共3页郭菲 
1998年,中国著名戏剧导演林兆华将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三姐妹》和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糅合为一部《三姐妹·等待戈多》,用现代的手法演绎经典名剧,从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舞台风格。然而,现实主义戏剧《三姐妹》与荒...
关键词:契诃夫 三姐妹 贝克特 等待戈多 等待 
贝克特戏剧的荒诞性及蕴含的美学思想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7Z期118-119,121,共3页陈菲菲 
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大师。受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和毛特纳语言观的影响,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在主题和语言方面都表现了荒诞性,体现了形式和内容不可分离的美学思想。研究贝克特可以让我们感受20世纪西方社会荒诞的生存境况和人们焦虑、...
关键词:荒诞 海德格尔 毛特纳 美学 
贝克特戏剧中的神经叙事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10-112,共3页黄立华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后经典叙事学视阈下的贝克特戏剧叙事研究"(SK2015A79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贝克特的戏剧以其晦涩而奇诡的写作手法而著称于世,诸如后现代性,荒诞性,疾病叙事,女性叙事以及视听叙事等等。自贝克特戏剧问世以来,中西学者从诸多视角进行了探讨,但鲜有学者从其戏剧中的神经叙事进行探究。然而,神经叙事也是贝克特...
关键词:贝克特戏剧 神经叙事 荒诞效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