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觉

作品数:45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孟淑媛龚隽丁海虎刘悦笛唐忠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风景名胜》《理论界》《敦煌学辑刊》《电影评介》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宗教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梁译《大乘起信论》的本觉论思想分析
《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13-25,共13页龚隽 
'本觉'一说,最初出现于中国佛教的伪经(《金刚三昧经》、《仁王经》)中,但是最有影响的说法,还是《起信论》中有关'本觉'的观念。这一观念在东亚,特别是中国和日本佛教思想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和日本本觉思想都不是《起信论》...
关键词:思想 观念 注家 伪经 分析 起信论 中国 日本 
《大乘止观法门》中的“本觉”和“不觉”概念
《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37-49,共13页菅野博史 张文良 
一、引言中国佛教中的'本觉'的用例,虽然出现于'北凉失译人名'的《金刚三昧经》(大正藏第九卷、No.273),但因为此经推定为唐初的伪经~①,所以最早的用例还是出现于真谛译《大乘起信论》(本稿提到《大乘起信论》时,皆指真谛译本)。至少...
关键词:疑义 伪经 起信论 本稿 法门 北凉 真谛 用例 
佛教思想的本觉展开
《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113-121,共9页花野充道 朴光哲 
一人们进行会话的时候是用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的。不言而喻会话只有在双方运用共通语言的时候才能成立。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各自用日本语和中国语进行交流的话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语言所要表达的概念双方也得有共通的认识,要...
关键词:时候 共通 双方 单词 中国 日本语 会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