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吸收利用

作品数:466被引量:5426H指数:3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石庆华贺明荣吴建富陆大雷杨志远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华北农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氮肥减量后移对冬小麦-夏玉米两熟体系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2025年第1期133-145,共13页彭科研 赵凯男 周发宝 刁延宾 陈广周 李升东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3-22)。
为了明确氮肥减量后移对黄淮海平原麦-玉两熟体系生产力的调控效应,于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南济阳试验基地设置夏玉米、冬小麦周年氮肥试验,分析了传统农户处理(F_(400),周年施氮400 kg/hm^(2))、周年减氮10%(FN)...
关键词:麦-玉两熟制 周年减氮 氮肥后移 氮素积累 氮效率 土壤硝态氮 
水氮互作对宁夏引黄灌区设施西瓜品质、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2024年第4期154-161,共8页杨万邦 王晓媛 于蓉 杜慧莹 刘声锋 田梅 郭松 魏兆辉 
宁夏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示范项目(NGSB-2021-7-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201308);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2022AAC03442);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25)。
为了筛选适宜宁夏引黄灌区设施西瓜适宜的水氮组合,试验设计不同水氮处理,研究水氮互作对西瓜叶片SPAD值、果实品质、产量和氮素吸收及利用等影响。结果表明,W1N4、W2N3、W2N4、W3N3、W3N4处理的SPAD值较高,施氮量为N2、N3时品质较佳,W...
关键词:设施西瓜 品质 产量 氮素 水分利用效率 
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
《华北农学报》2024年第1期135-142,共8页崔永增 韩江伟 姚海坡 姚艳荣 吕丽华 贾秀领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专项(2022KJCXZX-LYS-9);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青年创新基金(2022LYS04);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1LYS08)。
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是实现作物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探索了小麦有机氮部分替代化肥氮的适宜配比,以及替代后氮素累积、运转以及利用的特征,以期为河北地区冬小麦氮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依据。2021—2023年在河北宁晋进行小麦大田试验,设...
关键词:小麦 有机肥 氮素积累 氮素运转 
不同覆膜方式及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5
《华北农学报》2022年第4期158-168,共11页付敬锋 罗上轲 程乙 张军 魏盛 曾涛 陈杜 魏鹏程 郑迎霞 宋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307);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项目(201503127);贵州省特色粮油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黔科合平台人才项目[2019]5613号);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百”层次人才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632号);贵州省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NYL[2017]009)。
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素积累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贵州高海拔区春玉米覆膜种植高效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覆膜方式(宽膜和窄膜),副区为5个施氮水平(0,80,160...
关键词:春玉米 覆膜方式 氮素利用效率 施氮量 贵州 产量 
不同氮肥基追比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氮素供应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华北农学报》2020年第5期124-131,共8页刘昕萌 陈庚 王志国 贺韵涵 李威 吴玥 杨德光 
国家重点研究计划(2018YFD0300103);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绿色品种鉴定评价专项”(111721301354052342);东北农业大学“青年才俊”项目(17QC36)。
为了提高玉米全生育期氮素利用率和玉米产量,为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氮肥运筹模式提供参考,以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天农9为试材,研究了相同施氮量下不同氮肥基追比(CK:空白对照;T1:50%基肥+50%开花肥;T2:30%基肥+40%拔节肥+30%开花肥;T3:20%...
关键词:玉米 氮肥基追比 产量 氮素利用率 
施氮量对半矮秆油菜产量、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华北农学报》2020年第S01期250-255,共6页严红梅 汤维群 李虹桥 谢露瑶 彭霄 胡跃 郭世星 吴永成 
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栽培课题(2016NYZ005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油菜创新团队(sccxtd2020-03)。
为了探明甘蓝型半矮秆油菜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特点以及高产高效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以半矮秆油菜佳油JS-1为材料,研究施氮量(0~360 kg/hm^(2))对半矮秆油菜籽粒产量、植株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半矮秆油菜...
关键词:半矮秆油菜 产量 干物质积累 氮素吸收 氮肥利用率 
盐碱地不同柳枝稷品种生物质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研究被引量:6
《华北农学报》2019年第S01期273-280,共8页何海锋 吴娜 刘吉利 常雯雯 张永乾 蔡明 陈娟 杨亚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361; 31860344)
为寻求适合宁夏银北盐碱地区种植的柳枝稷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比较了11个不同来源柳枝稷品种的生物质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在11个柳枝稷品种中,Alamo生物产量最高,为20.47 t/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生物产量(P<0.05),在...
关键词:盐碱地 柳枝稷 氮素吸收利用 生物质产量 聚类分析 
栽培模式对晋杂34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被引量:8
《华北农学报》2019年第1期196-203,共8页董二伟 王劲松 焦晓燕 武爱莲 南江宽 郭珺 王立革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6-13.5-A2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优势课题组项目(YYS1707);高粱遗传与种质创新山西重点实验室项目(2016K-03)
为确定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粱新品种晋杂34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大田定位试验,于2014年研究了50 cm等行距种植时不同密度12. 0,13. 5,15. 0,16. 5,18. 0,19. 5万株/hm^2对晋杂34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年研究了9种栽培模式(行距为等行距(...
关键词:高粱 栽培模式 晋杂34 产量 氮素吸收 
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华北农学报》2017年第1期156-164,共9页李强 马晓君 豆攀 程秋博 余东海 袁继超 孔凡磊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503127);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4B13);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NZ0040);四川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
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不同生态区玉米生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氮肥对四川成都平原双流和川中丘陵区简阳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分配、...
关键词:生态条件 氮肥 玉米 氮素利用 产量 
不同基因型夏玉米间作对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6
《华北农学报》2016年第6期185-191,共7页陶静静 王海标 朱宗瑛 谭金芳 王宜伦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23B02);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142201110025)
为探究不同氮效率夏玉米品种间作的氮肥增产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氮效率夏玉米品种间作种植模式对其产量、氮素积累量、地上部生物量、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水平下,郑单958和浚单20间...
关键词:基因型 夏玉米 间作 产量 氮肥效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