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致死浓度

作品数:111被引量:498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鲁艳辉王秀梅张友军吴青君徐宝云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农药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亚致死浓度硫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生物学特性及体内相关酶系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农药》2023年第10期771-776,共6页王敏 姜振宇 刘伟 彭文文 谢云茜 尧崇汇 石绪根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2BAB205005)草地贪夜蛾对溴虫氟苯双酰胺抗药性关键基因筛选及功能验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60527)柑橘全爪螨对螺虫乙酯关键抗性相关基因筛选及功能验证。
[目的]为探究草地贪夜蛾体内解毒酶系和保护酶系对硫虫酰胺的响应机制,明确亚致死浓度硫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硫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及亚致死浓度硫虫酰胺(LC_(15)和LC_(3...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 硫虫酰胺 亚致死浓度 生物学特性 解毒酶 保护酶 
亚致死浓度的双苯[口恶]唑酸对斑马鱼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
《农药》2023年第2期105-109,128,共6页郭亚楠 李天睿 杨浩娜 刘思宏 王立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2564,3200192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700101);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2020WK2014,2020WK2023)。
[目的]双苯[口恶]唑酸是一种除草剂安全剂,可缓解禾草灵对水稻和玉米的药害作用,扩大其在水田的使用,应评估双苯[口恶]唑酸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方法]研究双苯[口恶]唑酸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影响生长发育的机理。[...
关键词:双苯[口恶]唑酸 斑马鱼 氧化应激 基因表达 
3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胁迫对桃蚜扩散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农药》2021年第2期107-110,114,共5页张莉娅 阮长春 侯志广 逯忠斌 王秀梅 
吉林省科技引导计划(20170623002TC)。
[目的]明确氟吡呋喃酮、氟啶虫胺腈和环氧虫啶亚致死浓度作用下桃蚜的扩散行为。[方法]实验室条件下测定3种杀虫剂对桃蚜的相对生物活性,并开展各药剂亚致死浓度对桃蚜扩散能力影响研究。[结果]"杀虫剂种类"和"作用时间"是影响桃蚜扩散...
关键词:桃蚜 扩散行为 亚致死浓度 氟吡呋喃酮 氟啶虫胺腈 环氧虫啶 
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桃蚜体内能量物质的影响被引量:3
《农药》2021年第1期28-31,34,共5页张莉娅 阮长春 侯志广 逯忠斌 王秀梅 
吉林省科技引导计划(20170623002TC)。
[目的]明确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桃蚜体内能量物质的影响,旨在为氟啶虫胺腈对靶标害虫的解毒代谢机理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方法]通过GC-MS分析法,测定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LC10和LC30)胁迫下,桃蚜体内脂肪酸、氨基酸及可溶性糖的组...
关键词:桃蚜 氟啶虫胺腈 亚致死浓度 脂肪酸 氨基酸 可溶性糖 
3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对旋幽夜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农药》2020年第11期846-850,共5页张航 杨安沛 白微微 高海峰 李广阔 王锁牢 
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KFJJ2017010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糖料)建设专项资金(CARS-170307)。
[目的]为探究毒死蜱、三氟氯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旋幽夜蛾解毒酶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浸叶法,分别以3种杀虫剂的LC25和LC50浓度处理旋幽夜蛾3龄幼虫,观察处理后试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旋幽夜蛾 毒死蜱 三氟氯氰菊酯 氯虫苯甲酰胺 亚致死浓度 解毒酶 
噻虫嗪亚致死剂量对月季长管蚜解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4
《农药》2020年第3期184-187,共4页袁家瑜 杨慧 何恒果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7ZA0388);西华师范大学英才基金项目(17YC327)。
[目的]为明确噻虫嗪对月季长管蚜的活性和其代谢解毒机制,为深入研究月季长管蚜的抗药性机制及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带虫浸叶法测定噻虫嗪农药对月季长管蚜亚致死浓度LC10、LC20、LC30值;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噻虫嗪3种...
关键词:月季长管蚜 噻虫嗪 亚致死浓度 解毒酶 
氟吡呋喃酮对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具有很大预防潜力
《农药》2019年第3期213-213,共1页
烟粉虱及其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近年来为害严重,使用杀虫剂抑制传毒介体在植物间传毒是目前防控该病虫组合的常用手段。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通过选择试验探讨了氟吡呋喃酮、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3种杀虫...
关键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烟粉虱 病毒病 呋喃酮 传播 亚致死浓度 预防 生命科学学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