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干

作品数:645被引量:19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胡献国杨延龙曹钟兴郭斌李翠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青岛联合创新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湖南中医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秋季进补,试试西洋参(一)
《湖南中医杂志》2022年第10期70-70,共1页高继明 
入秋以来,不少人常感觉到虚烦燥火、食欲不振、口干口渴、鼻腔干燥。有一味药材非常适合秋季进补,那就是西洋参。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微凉,归心、肺、肾经,可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多用于气虚阴亏,症见虚热烦倦、咳吐痰血、内热消渴、口...
关键词:阴虚火旺 鼻腔干燥 口干口渴 外感热病 清热生津 口燥咽干 生萝卜 补气养阴 
冬吃红薯更养人
《湖南中医杂志》2022年第1期58-58,共1页黄穗平 
红薯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肾经,具有补中和血、健脾益胃、宽肠通便的功效,适合脾虚气弱、大便秘结、少气乏力者食用,《本草纲目》称其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红薯生食还可生津止渴,适用于口渴咽干者。1)补气血润肌...
关键词:健脾益胃 补气养血 补气血 肾阴 咽干 大便秘结 皮肤粗糙 补肺 
五汁饮被引量:1
《湖南中医杂志》2021年第12期163-163,共1页魏帼 
来源:《温病条辨》。配方:梨、鲜藕、鲜芦根、鲜麦冬、荸荠。制法:鲜芦根洗净,梨去皮、核,荸荠去皮,鲜藕去节,鲜麦冬切碎或剪碎。将诸物绞挤取汁。食用方法:冷饮或温饮皆可,每天数次。适用于外感热病、口渴咽干、热性呕吐等症状的日常...
关键词:《温病条辨》 外感热病 去节 咽干 食用方法 麦冬 五汁饮 鲜芦根 
女人常吃花,身体魅如花(二)
《湖南中医杂志》2020年第4期70-70,共1页
三七花[性味]性凉,味甘。[功用]清热生津,平肝降压,活血通脉。[适应证]头晕头痛,目眩耳鸣,视物昏花,口舌生。疮,咽干口苦,崩中漏下,行经腹痛,牙龈肿痛,面部痤疮,高血压,急慢性咽喉炎等。[用法]泡茶饮.
关键词:活血通脉 牙龈肿痛 清热生津 视物昏花 行经腹痛 崩中漏下 三七花 咽干 
和解退热法
《湖南中医杂志》2019年第12期114-114,共1页
发热证中有忽寒忽热,一天内可以数次发作,称为"寒热往来"。系外邪由表传里,界于半表半里的少阳经,故《伤寒论》称为"少阳病",同时伴见胸胁痞满、心烦呕恶、口苦咽干、、目眩耳聋等症。
关键词:寒热往来 口苦咽干 半表半里 少阳病 少阳经 痞满 呕恶 胸胁 
简便快速的止咳小方法
《湖南中医杂志》2017年第9期46-46,共1页
(1)伴有鼻塞的咳嗽。穴位止咳:选取通天、迎香、列缺穴,依次用指尖或指关节点按穴位,每穴按压5~10min,可重复做,每天2~3次。注意: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效果更好。(2)伴咽干痒的咳嗽。含漱0.9%氯化钠注射液:可从药店购买0.9%氯化钠...
关键词:氯化钠注射液 列缺穴 咽痒 迎香 热开水 咽干 含漱 关节点 可从 生甘草 
洋参枸杞茶
《湖南中医杂志》2016年第10期117-117,共1页
材料:西洋参片10g,枸杞10g。做法:将西洋参片、枸杞,沸水浸泡10min即可饮用。功效:该茶具有清心提神、解渴开音、补气益肝之功,适用于用嗓过度导致疲乏、咽干、喉痛之人。中医认为气为声之本,有气才有声。教师用声过度,耗损肺气,故...
关键词:枸杞茶 喉痛 用嗓 开音 咽干 声之 嗓音病 HTTP 
单刺神门解恐惧症
《湖南中医杂志》2016年第9期134-134,共1页
刘某,女,37岁,2008年7月6日初诊。主诉:惊吓害怕4d。患者4d前因受惊恐而失眠,四肢酸软,纳减乏力,心烦易躁,口渴咽干,手心发热,不想干活,某医院诊断为强迫恐惧症,服西药镇静安神药,白天光睡觉,醒后还是幻想蛇害怕,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关键词:神门穴 心虚胆怯 白天光 皮肤常规消毒 阴虚火旺 纳减 镇静安神 脉细数 咽干 清心安神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验案1则被引量:4
《湖南中医杂志》2015年第10期85-86,共2页刘翠 李晓 
大柴胡汤首见于《伤寒论》,其基本病机为肝胆之火内郁,枢机不利,主要症状为口苦、咽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等。李晓系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血压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
关键词:大柴胡汤 往来寒热 不欲饮食 胸胁苦满 伤寒论 喜呕 咽干 山东中医药大学 硕士研究生 肝阳上亢型 
清脾饮临床运用举隅
《湖南中医杂志》2009年第2期83-84,共2页谭广兴 
清脾饮源于《济生方》,由青皮、川朴、白术、草果、柴胡、茯苓、黄芩、法夏、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和解表里、健脾化痰之功。适用于湿温病,热重寒轻,胸膈痞满,不思饮食,口苦咽干,心烦渴饮,小便黄赤,脉弦数等。笔者在临床中运用...
关键词:临床运用 清脾 《济生方》 药物组成 和解表里 健脾化痰 不思饮食 口苦咽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