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作品数:2174被引量:179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其泰曾小霞潘定武胡继明汪春泓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武汉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才高而淡静 科学见妙思——《后汉书·张衡列传》解读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8期66-68,共3页钟书林 
范晔(398-445),南朝刘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以《后汉书》著称于世。他自诩《后汉书》的序论笔势纵放,为天下奇作,不减贾谊《过秦》之篇,比肩班固《汉书》而毫不逊色。他的史书奇宕不羁,回荡着澎湃的激情。他是人生不得志才转而创作...
关键词:《后汉书》 《南史》 张衡 贾谊 南朝刘宋 《汉书》 后汉书 不得志 
中国史学的制度文化考释传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1期217-217,共1页冯天瑜 
制度是人类构建的约束自身行为之规则,是在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习惯、法规、戒律的集合,其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结构性功能。中国有悠久的制度文化考释传统,以《尚书》《史记》“八书”《汉书》“十志”为代表的古代史著注重对...
关键词:《尚书》 典志体 史体 《汉书》 典章制度 《史记》 八书 历史进程 
金泽本《群书治要》对《汉书》的校补价值例释
《人文论丛》2021年第2期151-163,共13页肖毅 侯健明 
日藏金泽文库古写本《群书治要》是现今《群书治要》公开出版的最早版本,其中所辑录的《汉书》正可为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的校勘补证提供参考。本文摭取金泽本所辑《汉书》与中华本《汉书》的有关内容相校,总理出金泽本《治要》对中...
关键词:金泽本 群书治要 汉书 校补 
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评《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领导科学》2021年第3期127-128,共2页孙劲松 
《汉书》有言:"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汲取古典智慧以解决现实问题,是真正的"善言古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
关键词:治国理政 善言 国家治理现代化 古者 历史进程 《汉书》 深入了解 古典智慧 
金泽本《群书治要》对《史记》《汉书》校正十三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0年第4期50-54,共5页侯健明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汉书》为二书的权威整理本,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校勘方面难免仍存在一些可商之处。以日藏金泽文库古写本《群书治要》所征引的《史记》《汉书》与中华本比勘,校正异文十三则,以求为今天"二十四史"的...
关键词:金泽本 群书治要 史记 汉书 校正 
《汉纪》考证被引量:1
《唐都学刊》2019年第3期14-22,共9页尉侯凯 
《汉纪》主要根据《史记》《汉书》改编而成,它们之间存在的文字异同,为《汉纪》的校订工作提供了条件。现据《史记》《汉书》等相关记载,对中华书局点校本《汉纪》中存在的讹脱倒衍问题进行了详细考证,共计68则。
关键词:《汉纪》 考证 《史记》 《汉书》 讹脱倒衍 
战国纵横之士与利口之覆邦家——《史》、《汉》中对蒯通记载的比较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5期79-83,共5页李玥忞 
蒯通是生活在战国末年至汉初的纵横家,曾先后拜于项羽、韩信帐下。《史记》、《汉书》对蒯通皆有记载,《汉书》虽大致承袭了《史记》的内容,但在体例上,《史记》把蒯通的事迹散于其他人的传记,《汉书》则将蒯通与伍被、江充、息夫躬并列...
关键词:蒯通 《史记》 《汉书》 
《史记》校订二十六则被引量:1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3期41-46,共6页尉侯凯 
文章使用本校、他校、理校等方法,对《史记》的讹夺衍倒现象进行考订。本校以本纪、世家、列传、表、志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他校以《汉书》《汉纪》等校勘《史记》,理校则运用了训诂、纪年、辞例比勘等知识,确定异文的是非问题。内...
关键词:《史记》 修订本 校勘 《汉书》 
二十三家《汉书》“音义”通考
《南大语言学》2017年第1期48-112,共65页万献初 
唐颜师古《汉书注》征引了二十三家《汉书》“音义”,今结合清人杨守敬和武汉大学古籍所师生的众家音义辑佚本,全面建立语料库,系统地梳理、考辨、展示二十三家的音注材料.清理音注形式及其内容,排比数据及其分布,疏辨源流,比较异同,分...
关键词:汉书 音义 音注 以义正音 别义异读 语音性质 
《汉书》勘误札记
《唐都学刊》2017年第5期31-37,共7页尉侯凯 
使用本校、他校、理校等方法,对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存在的讹夺衍倒以及破句等情况进行考订,列举相关证据,并总结产生问题的原因。内容涉及《高帝纪》《武帝纪》《昭帝纪》《成帝纪》《诸侯王表》《百官公卿表》《刑法志》《郊祀志...
关键词:《汉书》 勘误 《史记》 《汉纪》 《汉书补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