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品数:23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申丽红李寅生周裕锴李大勤王冬艳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联合大学湖北省巴东县第一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牡丹》《古典文学知识》《惠州学院学报》《作文与考试(初中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存在与虚空:再读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今日教育》2024年第9期72-74,共3页薛沫洋 
《和子由渑池怀旧》是苏轼赠予其弟苏辙的一首和作。公元1061年,结束丁忧的苏轼前往陕西凤翔为官,踏上赴任之路,其弟苏辙则随行数十里为哥哥送行。至郑州,苏辙不得不止步。至此,纵然兄弟二人心中多有不舍,也只得回马上路彼此各奔东西。...
关键词:子瞻 陕西凤翔 苏辙 兄弟二人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试论伊瑟尔“空白”视角下《和子由渑池怀旧》的内在哲理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4-6,共3页聂晓爽 
接受美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空白理论”,并将其解释为“文本的未定性”。具体到《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其句法在结构秩序和表达脉络上都与严格的律诗有一定差异,但这并没有带来诗意断裂或阅读不适,反而促使读者参与到文本...
关键词:伊瑟尔“空白”理论 《和子由渑池怀旧》 哲理内涵 苏轼诗学思想 
—样故地别样情——试析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22年第4期24-25,共2页刘秀芬 
和子由渑池怀旧〔北宋〕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这首诗写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26岁(虚岁)之时。嘉祐元年(1056年)...
关键词:飞鸿踏雪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嘉祐 宋仁宗 
从厚重翻译角度浅析《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英译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10期0156-0157,共2页和娅萍 
诗人苏轼为世人留下了诸多名诗,其诗用语凝练,包含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给译者增添了翻译难度。本篇旨在从厚重翻译的理论出发,分析苏轼在接到弟弟苏辙的寄诗后写下的诗句《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英译本。全文主要的分析重点为译文中脚注的...
关键词: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厚重翻译 
何须刻意留痕
《共产党员》2019年第13期48-48,共1页艾广明 
近年来“过度留痕”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值得深入研讨。痕迹是做事留下的印记、记录,“风过留声,雁过留痕”,世间发生的事情,都会存记于天地之间,留痕是免不了的。然而浩如烟海的“留痕”并不能都存储起来供日后查阅。人们做事都有特定的...
关键词:《和子由渑池怀旧》 做事 痕迹 
阅读是一生的志业
《海内与海外》2017年第6期34-35,共2页彭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瓜,鸿飞那复计东西。”苏东坡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七言律诗的前半段,广为传诵。雪泥鸿爪的譬喻,道出了人生的飘忽、
关键词:《和子由渑池怀旧》 阅读 七言律诗 苏东坡 人生 
苏轼与成语(一)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7年第12期41-41,共1页
北宋嘉祜六年,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其弟苏辙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苏轼写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进行回赠。其中有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后人把这四句概括为“雪泥鸿爪...
关键词: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成语 苏辙  
无住的雪泥飞鸿——再读《和子由渑池怀旧》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年第3期139-140,154,共3页李林圃 
刚踏仕途,人生初展的苏轼,在给弟弟的答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中以"雪泥鸿爪"的精妙比喻诠释了自己对人生的体悟,暗合了作者内心潜藏的一种宗教情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就是无需常驻不流,固守一隅,何必痴心凝结,执着一物,这就为...
关键词:雪泥鸿爪 常驻 执着 无住 
手足情深话兄弟——《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7-9,共3页黄香 
伟大的诗人苏轼,为世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是一首写给弟弟苏辙的诗。在苏轼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与其感情最深、彼此唱和作品最多的,就是他的弟弟了。他们彼此视对方为生命中不可一日或缺的知己。"二...
关键词:《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苏辙 
佛法大意知何似?应似春来草自青
《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第3期125-130,共6页周裕锴 
雪泥鸿爪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关键词:《和子由渑池怀旧》 佛法 苏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