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心》

作品数:96被引量:8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璟慧陈李萍卢清涟余雪琳毕凤珊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外国语文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影子文本”与后殖民互文阅读——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与古尔纳的《天堂》
《外国语文》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王丽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世纪英语文学记事与研究”(23&ZD3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古尔纳的小说《天堂》与多部经典作品存在互文关系,与康拉德《黑暗之心》的互文关系引发热议与争论。集中《天堂》围绕商旅行程展开的情节进程,多数评论采用后殖民文学批评惯用的“逆写帝国”阅读立场,认为作品意在反写前作,表达作者对...
关键词:《天堂》 《黑暗之心》 逆写帝国 影子文本 后殖民互文阅读 
交叉模式下的改编--《黑暗之心》的开篇与电影《现代启示录》(新版)的“智能复合”场景之比较被引量:2
《外国语文》2010年第1期9-15,共7页雅各布·罗斯 杨晓霖(译) 叶友珍(译) 
以电影改编艺术为重点,以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之心》(1899)以及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电影《现代启示录(2001年新版)》的部分材料为佐证,探讨如何运用叙事理论分析文学文本和以之为题材或改编而来的电影之间的关系。为...
关键词:电影改编 交叉模式 “智能复合”场景 比较 
藉中国古典美学试析《黑暗之心》中言、意、象的关系被引量:2
《外国语文》2009年第2期47-50,共4页张璟慧 
以中国古典美学的相关理论剖析《黑暗之心》文本中"言"、"意"、"象"的关系。言、意、象三者不是静态意义上的结构,而是动态情势下的构造。由于这一过程的精神性质即是指向人的意识审美要求,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小说文本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小说 《黑暗之心》 中国古典美学 艺术世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