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

作品数:1890被引量:1391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臧晓虹林映春张海蓉冯宜丽王家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坦诚的欺瞒:叙事学视阈下的《红字》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2期165-169,共5页许晨昊 
秘密的隐瞒与坦白被认为是《红字》极为重要的主题,但对它的研究未必要像过往批评传统一样从具体情节入手,对《红字》的阐释之所以历来充满矛盾和争议,正是因为隐瞒和坦白不仅是情节的一部分,还构成了叙事策略本身——看似坦诚的叙事者...
关键词:《红字》 叙事策略 阅读策略 
基于语言学视角分析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以《红字》为例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10期50-52,共3页刘燕 
2020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提升软件技术专业群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中的实践和研究(项目编号:2020jyxm0051)。
英美文学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真实的时代背景与地域文化,因此不仅具备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还会呈现出鲜明的语言特点,能够为读者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红字》是英美文学中颇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在西方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语言学 英美文学 语言特点 《红字》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俄狄浦斯情结”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9期149-151,156,共4页秦磊 
《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小说中的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形象更是令人深刻。论文从丁梅斯代尔身上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入手,试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从另一角度来剖析小说主人公深陷痛苦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释俄狄浦斯情结这一...
关键词:霍桑 《红字》 丁梅斯代尔 弗洛伊德 “俄狄浦斯情结” 
纠葛中的自性朝圣之路——以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分析《红字》的主题及人物形象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5期147-149,共3页魏宇 
《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的一部力作,主要通过海丝特、丁梅斯代尔以及齐灵渥斯三个人之间的矛盾展开。自性是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核心性所在,体现了人在经历一系列心理意识的冲突后整合出的一种升华、和谐的心理境界。本文以荣格的自...
关键词:《红字》 自性 集体无意识 
探析影片《红字》的叙事技巧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年第8期31-32,51,共3页付晓丹 
陕西理工大学科研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LGKY16-35)
电影《红字》改编自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同名小说,影片以多样性的叙事角度表现出细腻的情怀和灵魂救赎的主题,深入梦幻式的心理空间,个性独特的人物塑造以及空间转换的叙事模式,深入挖掘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作品的多维...
关键词:叙事角度 《红字》 空间转换 
《红字》中的人格三重探析——自我、本我、超我被引量:3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年第5期106-108,共3页秦勇青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20世纪20年代对他早期的精神分析学进行修正并且提出"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即人格由三部分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者在人物的内心冲突与矛盾中相互牵制,对个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有着极大的...
关键词:人格三重结构 本我 自我 超我 《红字》 
重新解读《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人物形象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年第8期77-79,共3页谢倩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的伟大之处离不开小说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学术界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就海丝特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所塑造的形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她绝对不是为了贪图一时欢乐而自...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小城之恋》 女孩 女人 母性 
从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解读其宗教观念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年第5期75-76,共2页高建梅 
《红字》是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代表作品。《红字》里面的主要人物有海斯特·白兰、阿瑟·丁梅斯代尔、罗杰·奇林沃思、珠儿,霍桑在作品中对这四个主要人物的刻画都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 《红字》 宗教观念 主要人物 
认知诗学视域下《红字》主题意义解析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年第8期83-84,101,共3页付晓丹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红字》是其成名之作。本文从认知诗学视角,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剖析小说多元主题意义,挖掘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为霍桑小说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 《红字》 认知诗学 
霍桑的艺术成长之路——从《教长的黑面纱》到《红字》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年第4期90-93,共4页陈小红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资助项目:叛逆后的回归;编号GD11CWW06
本文通过对霍桑作品《教长的黑面纱》与《红字》中的黑面纱和红字这两个象征符号的对比研究,探究霍桑宗教观及创作的发展历程。通过这两个符号颜色、功能、象征含义以及叙述方式推断出,《教长的黑面纱》是其艺术起步阶段,《红字》代表...
关键词:霍桑 《教长的黑面纱》 《红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