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作品数:1624被引量:738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艳杨迎平张晓宏王义杰张白桦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萧红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的个性化叙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9期112-114,共3页赵羚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打破了小说、散文和诗歌的文体界限,采用多重视角叠加叙事,淡化情节,强化抒情,借助口语化语句,形成其独具特色的个性化叙事,不仅使《呼兰河传》成为她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也彰显了她对小说艺术的积极探索,促进了中...
关键词:多重叙述视角 抒情化叙事 个性化语言 
《呼兰河传》与《逝川》中女性命运比较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2期46-48,共3页胡昱杨 吴国如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近三十年长篇小说本土化创作现象研究”(编号:23WX14)。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萧红《呼兰河传》和迟子建《逝川》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本文将选取《呼兰河传》中冯歪嘴子的媳妇王大姑娘和《逝川》中的吉喜这两位女性形象,将她们的人生际遇进行比较,讨论王大姑娘和吉喜这两位渴望掌...
关键词:《呼兰河传》《逝川》女性命运 比较 
从《伤逝》与《呼兰河传》看女性失语状态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刘雄仕 熊怡玲 
子君和王大姑娘是鲁迅和萧红创造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们在文本中失去了话语权,成为男权霸语中的“被弃者”“失语者”,始终无法在男权文化中自由地表达自我、追求自我。她们的爱情、生活、处境,充满悲剧色彩。鲁迅与萧红也是想通...
关键词:失语 女性主义 《伤逝》 《呼兰河传》 
文本张力与意义空间:论《呼兰河传》的听觉叙事功能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12期29-32,共4页邓桂英 罗沐昕 
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编号:XSP2023WXC008)研究成果。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以多样的声音景观构建深层听觉空间,塑造了呼兰河人民的群体形象,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和故乡。萧红的听觉叙事借用声音的力量,将其内化为小说本身的力量,在无处不在的悲歌中打造了一种独属于呼兰河的文化之美和生命之...
关键词:《呼兰河传》 听觉叙事 叙事功能 听觉空间 
《呼兰河传》中的女性悲剧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6期117-119,共3页蔡依霏 
《呼兰河传》以深沉的笔调描绘了呼兰人民的生活,传达了萧红自身的生命体验。正如她本人所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小团圆媳妇的悲剧无疑也寄托着萧红对自身命运的叹息。作为萧红作品中女性悲剧的代表,小...
关键词:《呼兰河传》 女性悲剧 女性地位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萧红的创作--以《呼兰河传》与《生死场》为例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5期90-92,共3页杨岚 
生态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生态运动和妇女运动结合的产物,该理论认为女性与自然存在密切联系。萧红的创作虽远早于该理论的诞生,但其作品《呼兰河传》与《生死场》中许多关于东北风光的描写与农村女性故事的书写,透露出萧红对...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萧红 《呼兰河传》 《生死场》 
呼兰小城的荒诞与虚无——《呼兰河传》的荒诞解读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3期64-67,共4页林佩琤 
萧红的《呼兰河传》描写了她童年时代闭塞荒诞的呼兰小城,民众忙着生、忙着死,无意识地以他们的生存方式去领会生存活动本身。人们的精神状态陷入了自己都无法感知的虚无当中,时间的静止与流逝在呼兰小城里失去了意义。人们看不见自己...
关键词:萧红 《呼兰河传》 荒诞 虚无 
《呼兰河传》的生命语境叙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1期69-71,共3页方观生 
在《呼兰河传》中,呼兰河人是传统的,他们是实用主义的信奉者,沿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固有的思维、在苦难中作乐,展现了在逆来顺受中群体意识对个体生命意识的湮灭,对自我价值的漠视与否定。萧红以平静的笔触,通过呼兰河人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萧红 《呼兰河传》 生命语境 生命意识 
轮回与突围——《呼兰河传》的两种重复叙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4期116-118,126,共4页李玲 
作为一部不太像小说的小说,《呼兰河传》有着独特的叙事风格。它之所以被后人误认为不是小说,是因为萧红在叙事上消解了宏大叙事,小说当中所呈现都是呼兰河这座东北小城的一些普通的人和琐碎的事。首先,小说在叙事方式上以成人的视角不...
关键词:《呼兰河传》 重复叙事 生命轮回 突围 
抗战时期民间立场的复杂表达——以《小二黑结婚》《呼兰河传》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3期129-132,共4页马媛慧 
陈思和在《民间的浮沉》一文中正式提出"民间"的概念,作为20世纪以来与国家权力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形态相对应的理论范畴。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民间文化形态的主体意义通过政治权利得以确立,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真...
关键词:抗战文学 民间立场 《小二黑结婚》 《呼兰河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