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作品数:1624被引量:738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艳杨迎平张晓宏王义杰张白桦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呼兰河影:萧红小说的乡土世界与京旗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2期48-65,共18页付立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老舍与京旗文学现代转型研究”(项目批号:21BZW123)的阶段性成果。
清代“京旗回屯”将北京旗人文化带回松花江流域,沿拉林河、阿勒楚喀河、呼兰河形成京旗文化带;京旗文化是哈尔滨的乡土文化。萧红作品展现的跳大神、野台子戏、放河灯、逛娘娘庙等风俗画卷是呼兰河畔旗人社会的民俗影像,小团圆媳妇、...
关键词:萧红 《呼兰河传》 《小城三月》 京旗 东北作家群 
浅析《呼兰河传》的形式探索被引量: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1期99-106,共8页仲济强 
萧红以其对历史真实的独特理解,尝试了一种新的还原乡土空间特质的小说形式,既继承了鲁迅"为热带人语冰"的衣钵,又脱离了左翼乡土小说的先验窠臼,也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路径。
关键词:萧红 《呼兰河传》 地志学书写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性格特点及其人生悲剧被引量: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12期171-176,共6页王澄霞 
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13ZWD020);"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的阶段性成果
萧红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部分历来为人称道,近年来以《祖父的园子》为题入选数家出版社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祖父的园子》潜藏着解读萧红一生悲剧的"达芬奇密码"——萧红至死怀念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那种为所欲为、绝...
关键词:萧红 《呼兰河传》 迷失 童年梦幻 
编后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7期220-220,共1页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学术界关注比较多的作品,要谈出新意不大容易,但本期作为头条推出的段从学《〈呼兰河传)的“写法”与“主题”》却别具一格。其别致之处,一是在于论文的写法跳出常见的学院派论文的框框,切入作品的艺术肌理,...
关键词:编后记 《呼兰河传》 作品研究 别具一格 理论辨析 学术界 论文 学院派 
《呼兰河传》的“写法”与“主题”被引量:1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7期1-13,共13页段从学 
《呼兰河传》之所以"不像小说",根源在于萧红不是用时间性叙事艺术"写出",而是用空间性的绘画艺术为元话语"画出"了这部小说。这种空间性的元话语,不仅造成了小说明暗并置的色块结构,而且暗中消解了现代性线性时间神话,造成了萧红对"改...
关键词:萧红《呼兰河传》 空间元话语 线性时间神话 改造国民性 
童年视角与《呼兰河传》的文体构成被引量:1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9期11-21,共11页秦林芳 
萧红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的文体构成,与其所取的童年视角紧密相关。作品的叙述角度重点运用了童年视点叙事,增添了真实感,丰富了小说意蕴。作品将童年记忆作为书写对象,有很强的怀旧情结。善于捕捉片段化生活场景,作出画面式的呈现,表...
关键词:萧红 《呼兰河传》 童年视角 文体 
《呼兰河传》与《回忆鲁迅》的跨文本阐释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100-108,共9页皇甫晓涛 
本文以萧红的《回忆鲁迅》与《呼兰河传》为文学个案,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互文,进而从"类连结"的角度对诸多现代传记文学与文学传记进行了跨文本的文化阐释。
关键词:传记文学 文学传记跨文本 “类连结” 
疲惫的终点《呼兰河传》叙述中的时间悲剧被引量:8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2期238-245,共8页施久铭 
关键词:《呼兰河传》 叙述 萧红 悲剧 家园 疲惫 回忆 对待 
戏剧性讽刺──论萧红小说文体的独特素质被引量:2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3期45-64,共20页艾晓明 
关键词:茅盾 萧红小说 东西 《呼兰河传》 叙事诗 独特 牧歌 戏剧性 评论 情调 
悄然吟唱着生命的悲歌──论萧红的艺术个性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4期212-229,共18页张志平 
关键词:萧红 社会群体 《呼兰河传》 《小城三月》 军嫂 人物形象 边缘人 生存状态 《生死场》 中国古代诗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