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说方式

作品数:699被引量:1009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荣光启曹顺庆李建中王少军黄科安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心雕龙》与气学思辨传统
《文学评论》2015年第5期148-154,共7页夏静 
有关《文心雕龙》与气学思辨传统的研究,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在整体性的气学思想谱系中,审视《文心雕龙》在运思模式与言说方式上的特质,可以较为清楚地梳理刘勰对于传统气学知识的整合与新创,有利于重新认识《文心雕龙》一书在古代...
关键词:《文心雕龙》 思辨传统 气学 文学世界 文学理论建设 言说方式 民族特质 中国文论 
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被引量:9
《文学评论》2013年第6期145-155,共11页赵辉 
中国文学都具有一定性质行为过程中的"文字单元"性质。这一性质决定了作为"文字单元"文本的生成具有下列要素:行为性质、目的,言说主体及其身份,言说对象,文本体裁及功能、言说内容、题材,言说方式,言说风格。文体文本的这些要素某一项...
关键词:中国文学 言说方式 行为性质 行为过程 行为对象 行为主体 文本 文体 
“演义”的生成被引量:5
《文学评论》2010年第6期98-103,共6页杨绪容 
上海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项目"转型期中国的民间文化生态"(A.15-A011-09-001)的资助
"演义"源自儒家经传,本作动词,特指一种释经的言说方式,具有对原典进行经义推衍、文字增广和内容发挥等三大特征。先秦"演义"有演言、演事、演象等三大类。从"演事"而言,《左传》实为"演义"之祖。而推其原,《春秋》实确定了历史叙事的...
关键词:《三国志通俗演义》 历史演义 文体形式 言说方式 《左传》 历史叙事 《春秋》 阐释方式 
“似”:隐喻性话语——传统汉语诗学的基本言说方式被引量:4
《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39-44,共6页张小元 
西方诗学是以“是”为其基本言说方式,汉语传统诗学则立足于“似”;前者以逻各斯直达“真理”,后者以隐喻性达成“立象以尽意”。两者的差异根源于各自语言方式。传统汉语诗学的曲折性、隐喻性言说是中国传统智慧的结晶。传统汉语诗学...
关键词:汉语诗学 传统诗学 言说方式 隐喻性 “立象以尽意” 话语 西方诗学 “真理” 语言方式 中国传统 
戏曲“代言体”论被引量:13
《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50-57,共8页陈建森 
戏曲“代言体”是指戏曲的文体结构 ,其核心是要弄清楚“谁”代“谁”言说。戏曲“代言体”结构包含着五种话语言说方式 :一是剧作家“代”人物立“言” ;二是表演者扮演人物“现身说法” ,“代”人物“言” ;三是“行当”“代”剧作家...
关键词:人物 剧作家 “代言体” 戏曲 言说方式 扮演 行当 观众 剧场 表演者 
中国古代诗学话语言说方式及其意义生成──《诗经》与中国诗学关系研究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93-99,共7页李凯 
《诗经》与中国古代诗学有极为紧密的联系,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对其与中国古代诗学的关联究竟何在,却缺乏系统全面的把握。本文认为,《诗经》与中国古代诗学的联系最重要的是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国古代诗学言说方式、意义生成方式、...
关键词:中国 古代诗学 《诗经》 言说方式 意义生成方式 文化精神 诗学精神 
关于文学理论的话语权问题被引量:13
《文学评论》2001年第5期106-112,共7页姚文放 
全球化时代的西方话语是一种强权话语 ,其强权表现为命名权、立法权、主讲权和划圈权。面对西方话语对发展中国家话语的同化趋势 ,发展中国家的文学理论应取的话语策略是 ,使自己成为西方话语的“反话语” ,即以西方话语作为言说的起点...
关键词:文学理论研究 西方话语 中心话语 言说方式 话语策略 话语主体 独立 具体 强权 新语 
柏拉图与孔子文体形态比较研究被引量:13
《文学评论》2000年第6期17-25,共9页邹广胜 
孔子和柏拉图两位伟大思想家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企图对《文艺对话集》、《论语》文体的特点做一对比考察 ,揭示其所隐含的价值取向 :对自我、对他者、对现实的态度、方法与策略。孔子与学生之间的等级关系决定了...
关键词:他者 文体形态 文艺 言说方式 对话 终极 柏拉图 孔子 《论语》 真理 
中国传统文论异质性的语言之维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00年第6期31-33,共3页张小元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论 西方文论 言说方式 德里达 比照 语言 希望 逻各斯 分析性 体系性 
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被引量:78
《文学评论》1997年第4期43-52,共10页曹顺庆 李思屈 
本文依逻辑顺序把“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这一大问题分解为四个子问题:内涵的澄清——“话语与非话语——是‘重新建构’还是依旧搬来?”;运作思路——“返回自己的家园”;从事运作时应具的理智——“‘杂语共生’的必然性与必要性”,运...
关键词:重建中国文论话语 《红楼梦》 虚实相生 杂语共生 意义生成方式 言说方式 “太虚幻境” 精神家园 文学艺术 “失语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