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剧

作品数:1243被引量:77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政刘水云陈志勇李海安黄爱华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山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京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京剧批评研究的回顾、新变与不足
《戏剧文学》2024年第10期55-61,共7页简贵灯 陈小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清末民国京剧批评的观念与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6BB029)阶段性成果。
京剧批评是京剧理论的重要载体,是演剧现场的直接见证,是京剧生态的构成要素,自20世纪新时期进入学术视野。有关京剧批评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清末民国时期京剧演剧最繁盛的时期,围绕京剧批评家及其群体、京剧捧角活动、大众传媒与京剧批评...
关键词:京剧批评 京剧演剧 大众传媒 批评体系 
《周信芳画传》
《艺术评论》2024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周庆富 
《周信芳画传》,周庆富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上海京剧院合编,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周信芳画传》课题组统筹编撰。2025年是周信芳先生诞辰130周年。周信芳是20世纪最富影响力的京剧生行表演艺术家之一,以其精深的表演、独特的演...
关键词:中国戏曲研究院 上海京剧院 周信芳 中国艺术研究院 画传 演剧观 爱国热情 道德情操 
当代京剧演剧“三并举”舞台样式探索——以“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创作为中心的考察
《戏曲艺术》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戴谨忆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青年项目“学术、视野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京剧政策史料整理创作研究”(21YTC028)阶段性成果。
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参演的21台大戏,充分体现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并举”的政策,革命题材、现实题材等现代戏剧目在叙事层面力求突破,并在类型格局、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等方面显示出青春活力;京剧借力经典文学和IP改编继续扮...
关键词:当代京剧 三并举 文学改编 科技赋能 文旅融合 
论20世纪前期海派京剧的汉口演剧
《中国京剧》2024年第2期30-37,共8页刘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湖北卷)》(批准号19ZD07);湖北省教育厅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新时期武汉戏曲大码头文化生态研究”(项目编号:T2021018);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湖北新创剧目文化生态研究”(项目编号:21Q230)。
1901年海派京剧名伶汪笑侬在汉口天一茶园登台,开创了海派京剧在汉演出之先河,接下来吕月樵、夏月润、夏月珊、毛韵珂、冯子和、周信芳、盖叫天、欧阳予倩等名伶多次来汉演出,促使海派京剧在汉口强势流布。尽管这些名伶演出时地、剧目...
关键词:欧阳予倩 汪笑侬 周信芳 冯子和 海派京剧 盖叫天 演出 20世纪前期 
发展、变革与迭代:新时期20年中国京剧演剧创作研究
《戏剧文学》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戴谨忆 
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中国演剧体系视域内“话剧、戏曲、曲艺”美育教学融合与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310048003)成果。
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会上发表的“祝词”奠定了新时期文艺的方向,中国再次迎来了文艺的春天;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键词:新时期 京剧 新编历史剧 现代戏 主流文化 
交通线上: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京剧的传入及巡演(1908-1937)被引量:2
《戏曲艺术》2023年第2期77-83,共7页简贵灯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台湾京剧演剧史论及编年(1895-1945)”(22BB02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京沪之外的京剧史研究是中国京剧史“重写”“重构”尚需深入的议题。本文从“戏路”视角出发,探寻我国台湾地区在日本侵占时期京剧繁盛背后的交通因素。京剧传入台湾地区并流播至台湾地区各地,与其发达的交通网络密切相关,尤其是台湾...
关键词:日据时期 台湾地区 交通 京剧演剧 
报刊所见1940年代赣州京剧演剧与改良——以《民国日报(赣南)》为中心
《创作评谭》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苏航 简贵灯 
民国时期,处于繁盛期的京剧循戏路而行,流播全国,影响各地剧种。就江西而言,京剧确为城市演剧大宗。京剧名角马昆山、金凤霞、牛桂芬等纷纷入赣,“老见喜”“小见喜”“彭春山班”等京剧科班陆续创办,“新舞台”“赣舞台”“昌新大舞台...
关键词:徽班 京剧史 民国日报 繁盛期 科班 演剧 民国时期 
晚清上海城市转型与海派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四川戏剧》2022年第12期30-35,共6页倪君 
2022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课题“辛亥革命前后的海派京剧与中国美学现代性转型:1895—1919”(项目编号:22HQZZ07Z)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代上海经历了从一个海边县城向现代城市转型的重要历程。伴随着上海城市转型期商业经济结构的形成和现代都市空间的建构,都市演剧文化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从形式到内容上也诞生了新的要求。海派京剧是清末民初上海都市演剧的代表性戏剧,...
关键词:城市转型 都市演剧 海派京剧 清末民初 
演剧场所的变迁对京剧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83-86,共4页吴辰 
京剧的演出场所经历了从室外到室内、从民间到宫廷、从旧式茶楼到新式剧场的变迁,这对京剧的形成、发展和成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早期民间演剧的露天剧场使得京剧初具雏形;宫廷演剧促进了京剧的典雅化、规范化;茶楼剧场促进了京剧...
关键词:京剧 露天演剧 宫廷演剧 茶楼剧场 新式剧场 
京剧大师杨宝森先生演剧精神探微——以遗音剧目分析为例
《中国艺术时空》2019年第3期96-101,共6页李楠 
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杨宝森先生,生前所创立的“杨派”艺术,如今已然成为京剧老生的主流流派。杨先生最大的特点是不唱新戏,而是专心致力于打磨旧剧。联系到当下的戏曲发展,我们应该继承什么,怎样继承,也许通过对杨宝森先生演剧精神...
关键词:杨宝森 “杨派”艺术 京剧 传统剧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