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YCINE_MAX

作品数:211被引量:890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邱丽娟常汝镇谢华关荣霞曲延英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大豆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不同大豆(Glycine max)品种对根寄生杂草瓜列当(Orobanche aegyptiaca)种子萌发的诱导作用被引量:8
《大豆科学》2012年第6期956-960,共5页张维 马永清 郝智强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1BAD31B05)
以10个东北大面积推广的大豆品种(北豆18、绥农10、丰豆3、黑农28、东豆339、中黄13、合丰55、垦鉴豆35、黑农44和垦丰16)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索大豆在不同生育时期(V1、V3、V5、R2和R4)的根际土、根、茎和叶的甲醇提取液对瓜列当种...
关键词:大豆 瓜列当 “诱捕”作物 甲醇提取液 发芽 
大豆Glycine max(L.) Merrill根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2
《大豆科学》2002年第3期223-227,共5页金剑 刘晓冰 王光华 
中科院农业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ZCX1-Y -CA - 0 4 )。
从野生大豆Glycinesoja与栽培大豆Glycinemax(L .)Merrill根系的区别、根系生长与产量关系、不同特性大豆根系性状的比较、根系生理生化特性、根系遗传及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对大豆根系的影响 6个方面比较详细地概括了大豆根系的研究现状 。
关键词:生理特性 生化特性 生长动态 根系遗传 环境因子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根系性状 
PEG对大豆(Glycine max)下胚轴脂氧合酶(LOX)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大豆科学》1993年第4期335-339,共5页张荣平 王振镒 高俊凤 薛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众所周知,大豆脂氧合酶(LOX)活性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业已证实,PEG(聚乙二醇)处理大豆种子可促进其下胚轴中蛋白质的合成。本实验结果表明:PEG处理大豆种子后,其下胚轴中的脂氧合酶活性与未经PEG处理的对照相比显著降低。而蛋白质的含...
关键词:大豆 脂氧含酶 蛋白 聚乙二醇 
大豆(Glycine max Merr.)种子发芽基质的研究被引量:2
《大豆科学》1991年第4期299-303,共5页孙雨珍 陈辉 
本文通过25份大豆品种的种子在纸上、纸间、砂、蛭石和海绵几种基质上的发芽试验,从种子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率以及是否便于操作等方面分析,明确了大豆种子发芽以蛭石和海绵基质效果最好。海绵又具有比蛭石操作方便、环境清洁、易消...
关键词:大豆 种子 发芽 基质 
栽培大豆(Glycine max)与野生大豆(G.soja)解剖学的比较研究——Ⅰ.雄配子体的发育被引量:3
《大豆科学》1991年第4期320-326,共7页邹淑华 罗希明 徐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对栽培大豆(Glycine max)和野生大豆(G.soja)雄配子体的发育和同步性及精子发生进行了比较研究。大豆和野生大豆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是属于同时型的,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基本相同。花粉粒的发育在同一花药中基本上是同步的,在同花中...
关键词:大豆 野生大豆 雄配子体 解剖学 
栽培大豆(Glycine max)与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半野生大豆(Glycine gracilis)杂交的杂种F_1代减数分裂行为的研究被引量:3
《大豆科学》1989年第3期223-244,共22页徐香玲 李集临 陈海燕 
本文研究了栽培大豆绥农4号等5个品种和1个品系分别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杂交,杂种F_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行为。以染色体组亲和指标,终变期二价体的交叉频率,鉴定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 观察结果表明,杂交亲本和大部分杂种F_1代花...
关键词:大豆 杂交种 减数分裂行为 染色体 
大豆(Glycine max)原生质体培养与分化被引量:2
《大豆科学》1989年第3期301-304,共4页罗希明 赵桂兰 安利佳 何孟元 郝水 
试验56份大豆栽培品种。采用幼荚子叶、无菌苗下胚轴和子叶、幼胚悬浮培养细胞作原生质体游离材料。苗期子叶和下胚轴用酶液:1%Hemicellulase HP150,0.4%Cellulase R—10,0.1%Pectolyase Y—23;幼荚子叶用1%Cellulasc R—10,1%Hemi...
关键词:大豆 原生质体培养 分化 愈伤组织 
两个大豆[Glycine Max(L.)Merril]品种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大豆科学》1989年第1期33-38,共6页孙广玉 
对两个大豆品种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多次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大豆品种的光合速率(A)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气孔阻力(R_s)的日变化与A相反,但中午时的细胞间隙CO_2浓度(Ci)只有轻微的降低,这说明中午A降低的内部因素除气孔限制外,还有非气孔因...
关键词:大豆 品种 光合作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