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抗坏血酸

作品数:283被引量:795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徐娟林吉恒阮晖地里热巴王睿之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化学研究与应用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盐的研制被引量:1
《化学研究与应用》2020年第2期318-322,共5页宋海英 章志峰 王炜 
为了制备高效价的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L-抗坏血酸与三偏磷酸钠在无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制备高效价的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L-抗坏血酸):n(三偏磷酸钠)=1∶0.392、n(L-抗坏血酸)∶n...
关键词:L-抗坏血酸 三偏磷酸钠 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 L-抗坏血酸-2-聚磷酸酯 闪蒸干燥 
中、碱性条件下L-抗坏血酸自降解非酶褐变过程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年第6期1013-1020,共8页余科 杨艳 余爱农 刘玉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408)资助;湖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CFB650)资助;北京工商大学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SPFW-2017-YB04)资助
在中、碱性溶液环境下,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非酶褐变反应的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pH等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的影响,包括对底物消耗、无色中间体及褐色物质生成的影响;分析探讨了褐色物质生成的动力学特征。...
关键词:L-抗坏血酸 自降解 非酶褐变 动力学 机理 
碱性条件下L-抗坏血酸自降解的非酶褐变研究被引量:4
《化学研究与应用》2017年第9期1311-1319,共9页林扬栋 余科 汪汝浩 宋雷 马昌卫 杨艳 余爱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408)资助;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CFC1126)资助;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6CX077)资助;湖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计划资助项目(鄂学位[2015]5号)资助
在偏碱性溶液环境下,对L-抗坏血酸(ASA)自降解过程的非酶褐变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因素(温度、时间、p H值)对其非酶褐变过程的影响,主要考察了各反应因素对ASA自降解过程中的底物消耗及生成物(挥发性产物、无色中间体和褐色物质...
关键词:L-抗坏血酸 自降解 非酶褐变反应 动力学 
一锅法合成反-β-正烷氧羰基丙烯酸-6-L-抗坏血酸酯及其性能研究
《化学研究与应用》2014年第10期1639-1644,共6页郑大贵 祝显虹 周安西 张勇 
江西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技项目(GJJ11708)资助;“信江英才866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3-37)资助
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反-β-正烷氧羰基丙烯酸(1a-1h,a-h分别对应于C1-C8正烷氧羰基)与SOCl2在0℃下反应,生成的酰氯不经分离,采用一锅法,直接与L-抗坏血酸反应得到反-β-正烷氧羰基丙烯酸-6-L-抗坏血酸酯(2a-2h)。2a-2h的结构经...
关键词:一锅法 反-β-正烷氧羰基丙烯酸-6-L-抗坏血酸酯 合成 清除自由基活性 抗菌活性 
(S)-甘油醛缩丙酮的新合成方法被引量:1
《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第12期1703-1706,共4页马超 郑筠 赵俊 周善学 黄君勤 曹胜华 丁小东 
(S)-甘油醛缩丙酮是一种用来合成一些手性药物和具有光学活性的天然产物的重要前体,本文以L-抗坏血酸为原料,经高压氢化还原、缩合反应、氧化剂氧化等步骤合成(S)-甘油醛缩丙酮。同时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关键词:(S)-甘油醛缩丙酮 L-抗坏血酸 合成 奈必洛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