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酶褐变反应

作品数:12被引量:8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余爱农郭际张莉孙丽平汪东风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民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香料香精化妆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酿酒科技》《中国保健食品》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民委科研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L-抗坏血酸非酶褐变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年第22期301-308,共8页冯亮 杨艳 刘双双 谭淳 余爱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512);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民族大学)基金项目(PT012010);湖北民族大学高水平科研成果校内培育项目(4205012);湖北民族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MYK2021020)。
非酶褐变反应在食品加工处理过程中非常常见,主要集中在糖类与氨基酸、蛋白质之间。由于L-抗坏血酸有类似糖类结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因此基于L-抗坏血酸的非酶褐变不容忽视。该文主要从基于L-抗坏血酸非酶褐变反应中挥发性...
关键词:L-抗坏血酸 非酶褐变 挥发性物质 动力学 
模型体系法研究脱苦杏仁干制过程中的非酶褐变反应被引量: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1期112-117,共6页卫晨曦 张清安 宋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31101324);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8ZDXM-NY-086)。
利用模型体系法研究脱苦杏仁在干制过程中因褐变反应引起的品质和色泽变化。以脱苦杏仁中的氨基酸和糖含量为变量,构建5组脱苦杏仁干制模型体系,通过研究模型体系在加热过程中色泽、褐变度(A 420)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A 284)的变化,明确...
关键词:脱苦杏仁 干制 模型体系法 褐变反应 色泽 美拉德反应 
利用“美拉德反应” 生产高品质莲花峰茶被引量:1
《中国食品》2019年第9期96-99,共4页傅子污 傅仰恩 
美拉德反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食品工业和中药加工炮制以及中成药生产过程中的非酶褐变反应。我们曾在《传承"低温隔火秘制"技术、提高莲花峰茶功效》中论述了在传承莲花峰茶传统技艺"低温隔火秘制"技术过程中,揭示了其内在的"微生物发酵...
关键词:美拉德反应 生产过程 莲花 微生物发酵  品质 非酶褐变反应 技术过程 
柠檬干片的选购与用法
《中国保健食品》2018年第9期89-89,共1页钱军 
去超市购买干柠檬片时会发现,有些柠檬片颜色比较正常,如同新鲜的一般;有些则颜色发黑。柠檬干片色泽呈现黑褐色或黑色,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加工保存不当,发生霉变;二是因为所含化学成分氧化(如酚类物质氧化、抗坏血酸氧化、非...
关键词:柠檬 用法 选购 非酶褐变反应 酚类物质 化学成分 抗坏血酸 氧化 
响应面法优化枸杞非酶褐变产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被引量:1
《保鲜与加工》2018年第4期66-72,共7页胡云峰 王娜 李宁宁 位锦锦 唐裕轩 
天津市林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ITTFPRS2018010)
采用响应面法对枸杞非酶褐变反应产物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枸杞非酶褐变反应产物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31%,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46℃,提取时间1.4 h,此条件下非酶褐变反应产物提取率为46.40%...
关键词:枸杞 非酶褐变反应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碱性条件下L-抗坏血酸自降解的非酶褐变研究被引量:4
《化学研究与应用》2017年第9期1311-1319,共9页林扬栋 余科 汪汝浩 宋雷 马昌卫 杨艳 余爱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408)资助;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CFC1126)资助;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6CX077)资助;湖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计划资助项目(鄂学位[2015]5号)资助
在偏碱性溶液环境下,对L-抗坏血酸(ASA)自降解过程的非酶褐变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因素(温度、时间、p H值)对其非酶褐变过程的影响,主要考察了各反应因素对ASA自降解过程中的底物消耗及生成物(挥发性产物、无色中间体和褐色物质...
关键词:L-抗坏血酸 自降解 非酶褐变反应 动力学 
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的非酶褐变反应动态研究被引量:9
《食品工业科技》2016年第4期117-122,127,共7页李亚 杨艳 余爱农 胡停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408);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CFC1126);国家民委科研项目(14HBZ012);湖北民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培优基金(PY201502);湖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计划资助项目(鄂学位[2015]5号)
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中的非酶褐变行为。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溶液初始p H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中无色中间体(294 nm处特征峰)和褐变物质(420 nm处特征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p H时,L-抗坏血酸的自降...
关键词:L-抗坏血酸 自降解 非酶褐变 动力学 
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非酶褐变反应中抗坏血酸的含量被引量:1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2期194-197,共4页邓启辉 余爱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876036)
在抗坏血酸—氨基酸的体系中探讨发生非酶褐变反应后的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用偏磷酸溶液作为提取剂,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了非酶褐变反应中的抗坏血酸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1.00-12.00μg/mL,回归方程:C=6 721.304A-0.058 8,线性...
关键词:抗坏血酸 非酶褐变反应 测定 二阶导数光谱法 
模型溶液研究荔枝干制过程中的非酶褐变反应被引量:4
《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第5期71-74,共4页郭际 蔡长河 曾庆孝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025369)。
建立荔枝干制过程的模型溶液,通过测定其在荔枝干制条件下,反应体系在280、420nm处的吸光值变化,研究四种非酶褐变反应对颜色的贡献作用。结果显示: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是主要的非酶褐变反应,VC、多酚类物质对颜色形成不起主要的贡献作用...
关键词:模拟溶液 褐变反应 焦糖化 美拉德反应 VC 多酚类物质 
非酶褐变反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8
《农产品加工(下)》2006年第10期9-19,共11页汪东风 孙丽平 张莉 
非酶褐变反应主要指碳水化合物在热作用下的复杂反应。针对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反应的类型、反应历程、颜色产物、对食品的影响、非酶褐变反应条件,以及反应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非酶褐变反应 食品 品质 反应历程 颜色产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