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主义

作品数:28被引量:14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韩世远尹飞叶金强冉克平刘永锋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律适用》《比较法研究》《法制与社会(旬刊)》《山东工商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法典》视角下通谋虚假婚姻效力研究
《法制与经济》2024年第5期112-122,共11页孙科峰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社会治理视域下《民法典》德治规范研究”(21NDYD015YB)。
我国通谋虚假婚姻效力一直备受争议,后婚姻法入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6条规定通谋虚假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关于该规定是否适用于结婚登记行为,争论未曾停息。通谋虚假结婚登记因缺乏效果意思而属于有瑕疵的法律行为,比较...
关键词:通谋虚假婚姻 效果意思 次要效果 表示主义 意思主义 婚姻效力 
论意思表示的解释原则
《学理论》2020年第6期81-82,共2页杨天钥 姜月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以意思表示概念和要素为主的一些基本理论,并且着重分析了意思表示的解释原则的内容,针对目前学界存在的几种意思表示的解释方法逐一分析,对比利弊,以典型国家为例来加以系统的阐释,由此引出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意思表...
关键词:意思表示 意思主义 表示主义 折中主义 解释原则 
论真意隐藏行为效力之解释规则——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46条第2款之规定
《池州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49-52,共4页张文胜 
真意保留和戏谑行为是真意隐藏行为的两种表现形态,在德国法上均属于"单方虚伪表示"的范畴。我国《民法总则》第146条第2款对此并未予以区分,实为立法上的遗憾。基于二者在行为人隐藏真意之目的以及法律效力上的差异,应在《民法总则》...
关键词:真意保留 戏谑行为 意思表示 民事法律行为 表示主义 
身份法律行为中通谋虚伪表示之效力――以“虚假结婚”为例被引量:6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91-95,共5页韩煦 
《民法总则》将通谋虚伪表示规定在两个法条之中。第146条规定了双方当事人之间虚伪行为和隐藏行为的效力。同时第154条规定了当事人恶意串通并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虽然两者按主观意思不同被区分为不同法条,但其均...
关键词:虚假结婚 通谋虚伪 表示主义 意思主义 抑制 
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意思表示瑕疵--基于程序安定与意思自治双重维度的考查被引量:7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144-155,共12页杨会新 
中国法学会2016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CLS(2016)C59]"庭审中心视角下的审前准备程序研究"
当诉讼行为存在意思表示瑕疵时,是否允许行为人撤回或撤销,在学说上有肯定说与否定说。肯定说强调诉讼行为的意思要素,追求判决的妥当性;居于通说地位的否定说则强调诉讼行为的连续性,追求诉讼程序的迅速性与安定性。对该问题的处理集...
关键词:程序安定性 意思自治 意思主义 表示主义 
重大误解解释论纲被引量:44
《中外法学》2017年第3期667-684,共18页韩世远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法重述;民法典编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142DC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民法总则》第147条虽具有完全性法条的外形,因"重大误解"一词本身为不确定概念,故含有授权补充的漏洞。适用该法条,应将评价因素具体化。法律行为已成立乃是当然的前提,误解的重大性只是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此外,还应补充相对人对于误...
关键词:重大误解 错误 表示主义 法律错误 共同错误 
真意保留与戏谑行为的反思与构建被引量:14
《比较法研究》2016年第6期172-184,共13页冉克平 
笔者主持的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第三批)"意思表示瑕疵:学说与规范"(项目号:15FFX015)的阶段性成果
德国法上的真意保留与戏谑行为均属于表意人有意使表示与意思不一致的单方虚伪表示。差别仅在于表意人的主观方面:前者的表意人有意隐藏其真意;后者的表意人期待相对人认清其真意。因为主观举证的困难,两者几乎难以界分。由于现代社会...
关键词:真意保留 戏谑行为 合理信赖 表示主义 意思主义 
浅论合同解释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33期148-149,共2页王晓东 裴永展 
合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法律关系,是当事人之间确立各方权利、义务的外在表达形式。在对争议合同进行解释时,不仅要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还需要对合同的争议条款进行解释,以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适用的过程...
关键词:合同解释 意思主义 表示主义 
合同解释中意思表示的认定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年第9Z期114-115,共2页李臻栋 
有些合同由于订立时就具有缺陷或者在订立后情势发生了变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纠纷。在合同出现纠纷时需要对合同进行解释才能对这些纠纷加以解决,而如何认定订立合同当事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意,就成了合同解释的关键。在这一问题上...
关键词:意思表示 意思主义 表示主义 折衷主义 
意思表示的解释在合同法上的意义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年第24期250-251,共2页蔡明 
意思表示理论中解释原则是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直接影响着合同法上对合同解释所采取的态度。本文指出通过对各国关于意思表示解释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探求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解释原则,并挖掘其对合同效力、合同履行等问题具有的重要意义,可对...
关键词:解释原则 意思主义 表示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