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传

作品数:404被引量:26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晓明卞孝萱冯尚林燕范子烨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学界奇人孙绍振——孙绍振“别传”
《文艺争鸣》2025年第2期155-156,共2页谢冕 
开篇孙绍振经常以艳遇开涮朋友,他自己是否有艳遇,我不知情。但我记得温小钰生前曾经不止一次地揶揄他“窗台上的一束鲜花”。这个来自上海的“公子哥儿”(1),美丰仪,风流倜傥,能言善辩,典型的南方男人,很能赢得那些天真少女的芳心。他...
关键词:孙绍振 艳遇 别传 揶揄 奇人 能言善辩 鲜花 
陈寅恪的“遐思”与“旧梦”——一个被遮蔽的钱谦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88-95,共8页欧婷婷 
《柳如是别传》以柳氏命名,流布近六十载。陈寅恪在书中不止一次故作抑扬之词,称钱谦益不是本书主角,以掩饰钱谦益作为核心章节“复明运动”真正主角的事实,实有待发覆。陈寅恪自认为与钱谦益之间有着特别的因缘,对其也存有强烈的身世...
关键词:陈寅恪 钱谦益 《柳如是别传》 夏五 红豆 
如何把握戏曲角色形象刻画中情感与技巧、环境的融合——兼谈《憨生别传》的排演
《戏剧之家》2024年第22期33-35,共3页郭宗华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戏曲艺术的表演是技与艺的合体,是实体与写意的共融,是叙事与抒情的完美协奏。梨园里有这样一句谚语“戏无情不感人,戏无技不惊人”。其要旨就是戏曲表演者必须强化自己对角色人物的感受,从人物的喜怒哀...
关键词:高甲戏 戏曲角色 技巧 情感 
风雨名山,世家流韵
《当代》2024年第3期189-207,共19页刘东黎 
最后的箸缨士族,翰墨书香,诗酒酬唱,天下斯文尊北斗百余年高华门第,名节未改,国士无双,家国心事付残阳——作者题记说到同光已惆然1乌衣巷口,夕阳已斜。1964年,陈寅恪先生在完成《柳如是别传》后,生命已进入垂暮之年。双目失明的老人开...
关键词:双目失明 《柳如是别传》 乌衣巷 陈三立 陈寅恪先生 诗酒 
想想那日子——读《千帆过尽:鄱阳湖别传》
《职工法律天地》2024年第4期34-34,共1页饶丽华 
共事11载,赵青老师从一个被我们尊敬的主编、仰望的文学师长到良师益友.他的新书《千帆过尽》出版,嘱我写一些话.一些记忆碎片又涌上来.打碎与重构、加大信息量;中西文化比较和冲撞、地域性与全国性;写作的生门与死门.
关键词:中西文化比较 良师益友 鄱阳湖 地域性 
钱谦益《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考论——兼及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被引量: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48-57,共10页高明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钱谦益入清诗笺证及其心史考”(23CZW023);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人才资助项目(2023—4—12)。
钱谦益在顺治四年丁亥三月晦日被捕,关进京城刑部狱,在狱中作《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他选择苏轼《狱中寄子由》的第二首和韵并在小序中转换诗题,是为了赠诗给柳如是,且其中还隐含他以苏轼自比而诉说冤屈的意图。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关键词:钱谦益 《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 陈寅恪 《柳如是别传》 
侠骨红颜的隔代知音
《廉政瞭望》2024年第3期112-112,共1页苏露锋 
陈寅恪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撰写《柳如是别传》,历十年始成,长达80万字。史学家往往以撰写通史为能事,以陈寅恪的学识和才华,他是最有资格写出一部中国通史的。很多人纳闷他为何没有撰写,而耗费那么多精力为一名歌伎立传。柳如是,浙江嘉...
关键词:柳如是 双目失明 《柳如是别传》 中国通史 陈寅恪 浙江嘉兴 侠骨 
唐诗别传(诗四首)
《钟山》2023年第6期168-178,共11页周伦佑 
从“行状”到“别传”:灌顶《智者大师别传》新探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1-21,共11页李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南朝政治与文学研究”(19CZW017)的阶段性成果。
灌顶《智者大师别传》,国内外所存写刻本均作“别传”,而实际上应是“行状”,这一转变应缘于道宣《大唐内典录》著录此书时的改题,台、越等州传本即受其影响。智者行状备载智者生前、身后的诸多灵异,而这些灵异遂成为行状最核心、最引...
关键词:《智者大师别传》 灌顶 行状 道宣改题 
俊丑不丑 憨生不憨——我在《憨生别传》中塑造的憨生形象浅探
《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17期42-44,共3页宋军泉 
《憨生别传》中的憨生,塑造了一个似“憨”实“厚”的具有人性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对高甲戏表演的传承发展有了新的理解。
关键词:高甲丑 憨生别传 俊丑 戏曲表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