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隔震体系

作品数:8被引量:4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荣强周锡元程文瀼韩淼樊水荣更多>>
相关机构:烟台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工业建筑》《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建筑结构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弹塑性缓冲限位与滞变-摩擦并联隔震体系参数分析被引量:7
《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第1期131-138,共8页赵桂峰 马玉宏 张永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0815027);“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07B0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020311006)
针对弹塑性缓冲限位与滞变-摩擦并联隔震体系,建立了隔震系统的恢复力模型和隔震体系的运动方程;根据缓冲限位装置的作用机理,定义了隔震层与缓冲限位装置软碰撞和脱离接触过程中的软碰撞拐点和恢复力拐点,给出了拐点时刻的缓冲限位装...
关键词:隔震体系 缓冲限位 滞变-摩擦 非线性分析 隔震效果 
并联隔震体系的非弹性能量谱研究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第2期150-155,共6页荣强 
并联隔震体系中隔震层耗能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目前此类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没有考虑到隔震结构耗能的特点,而且用来确定地震作用的加速度反应谱也没有涉及地震持时、隔震结构长周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缺陷.本...
关键词:并联隔震 强震持时 非弹性单自由度系统 能量谱 
并联隔震体系地震总输入能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第3期229-232,246,共5页荣强 
采用双线性滞回模型,对并联基础隔震体系进行了单质点的弹塑性能量反应谱分析,综合考虑地震动三要素和结构自身动力特性,探讨了地震总输入能量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并联基础隔震体系的地震总输入能量谱曲线受地震动特性...
关键词:并联隔震 地震总输入能量 摩擦系数 阻尼比 
并联隔震体系隔震层的初步设计探讨被引量:1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第2期142-147,共6页荣强 
以某框架结构为例,建议了并联隔震体系隔震层的初步设计方法,即橡胶隔震支座宜设置在受力较大的位置,对应长期设计荷载小的柱位宜布置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给出了确定柱下隔震支座数量的方法,用SAP2000验证了初步隔震方案的合理性和隔震效...
关键词:并联隔震体系 隔震层 隔震支座 
橡胶-摩擦并联隔震体系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被引量:4
《工业建筑》2007年第2期47-49,共3页荣强 程文瀼 
采用双线性滞回模型,对橡胶-摩擦并联基础隔震体系进行单质点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对拐点的近似处理方法给予介绍,同时给出并联隔震结构的各项耗能计算公式。通过算例,绘制并联隔震结构各项耗能的时程曲线,并给出了隔震效果。
关键词:并联隔震 拐点 能量时程 
软着陆保护橡胶支座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与比较被引量:6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第3期210-214,共5页杨林 闫维明 周锡元 常永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178007);北京市教委科技与研究生教育建设项目
本文对一基础隔震模型进行了软着陆保护振动台模拟地震动试验,展示了该隔震体系在发生水平向大变形条件下,在不同后备支座以及滑移面摩擦系数不同情况下,轴压力从承载支座向后备支座转移的情况。结果表明:软着陆隔震保护体系不仅保护了...
关键词:并联隔震体系 后备支座 变摩擦滑移机构 振动台试验 
并联隔震体系的自适应保护特性被引量:3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第1期80-82,共3页荣强 程文瀼 
本文论述了水平地震作用下,并联隔震层产生水平位移过程中,橡胶隔震支座与摩擦滑移隔震支座之间将产生竖向力转移的自适应保护特性和计算方法。工程实例表明,考虑竖向荷载转移时,隔震层的侧移将有所下降,使体系具有自适应保护功能。
关键词:并联隔震体系 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自适应保护 
具有软着陆保护的橡胶支座隔震体系被引量:25
《建筑结构学报》2000年第5期2-10,共9页周锡元 韩淼 曾德民 樊水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895410)
文中提出了一种由承载橡胶支座和一端具有摩擦滑动面的后备支座组成的并联隔震体系,用以防止承载橡胶支座发生大变形失稳破坏,充分发挥其剪切变形能力,从而达到既经济又安全的抗震设计。体系中的后备支座可以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毕以后...
关键词:并联隔震体系 变摩擦滑移机构 橡胶支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