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密度

作品数:706被引量:2563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纲罗晓玲钟林杨馨王立明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胶东半湿润区不同播种密度和株行距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1期8-16,45,共10页徐梦杰 王碧胜 孙筱璐 杨晓慧 侯靳锦 房全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1627);青岛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663/1120069)。
为明确胶东半湿润区不同播种密度和株行距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调控机理,以当地主栽品种‘济麦22号’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株行距配置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地上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等指标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
关键词:冬小麦 株行距 播种密度 产量构成要素 群体动态 籽粒产量 
物种组成、丰富度、播种密度和土壤养分对群落补偿效应的影响被引量:7
《生态学杂志》2012年第10期2443-2448,共6页李昂 张鸣 杜国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930533);兰州城市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资助
为了明确物种组成、丰富度、播种密度和土壤养分对群落补偿效应的影响,以及群落补偿效应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本文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常见物种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和羊茅(F.ovina)为材料,通过建植不同...
关键词:人工草地 混播 补偿效应 青藏高原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96
《作物学报》2005年第5期662-666,共5页李金才 尹钧 魏凤珍 
河南农业大学博士基金;河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重点学科资助
于2 0 0 1- 2 0 0 2年在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大小显著影响茎秆形态特征、植株C N比大小和茎秆抗倒指数,小麦茎秆形态特征与植株的抗倒性密切相关。其中,基...
关键词:小麦(T.aestivum) 播种密度 形态特征 茎秆抗倒指数(CLRI) 
带状种植小麦带型—群体—产量相关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2
《作物学报》2000年第3期278-284,共7页赵秉强 余松烈 李凤超 于振文 
山东省"三○"工程子专题基金;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
本研究在高产田条件下 ,选用中穗型冬小麦品种泰 876161,在留有 70 cm间套行条件下 ,研究了带状种植小麦的带型—群体—产量相关规律。主要结果是 :( 1)带状小麦同常规方式 ,在精量播种下获得高产。大播量、大群体栽培减产。 ( 2 )带状...
关键词:冬小麦 播种密度 播种方式 带型 产量 群体质量 
带状种植小麦带型-群体-产量相关规律研究被引量:30
《中国农业科学》1999年第1期33-39,共7页赵秉强 余松烈 李凤超 于振文 
山东省"三○"工程子专题基金;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基金
在高产田条件下,选用了中穗型冬小麦品种泰876161,设计小麦大小行播种,小行距 20cm,大行距分别为30、40、70及100cm,形成了50(20+30)、60(20+40)、90(20+70)及120 (20+1...
关键词:冬小麦 播种密度 间套作 播种方式 产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