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兹曼

作品数:310被引量:497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晓云韩海燕李娜娜刘永谋吴晓恩更多>>
相关机构:台湾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社会型构、媒介技术与耻感变迁——波兹曼和埃利亚斯之间的思想对话
《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20年第3期32-41,共10页王佳鹏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的历史社会学研究”(18CSH003)。
作为对微观社会互动与宏观历史进程都至关重要的核心情感,羞耻感受到不同学科的广泛关注。其中,埃利亚斯和波兹曼分别从型构社会学和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西方文明进程中的耻感变迁。埃利亚斯认为,随着社会型构的复杂化,羞耻阅限在西...
关键词:社会型构 媒介技术 耻感 埃利亚斯 波兹曼 
社会型构、媒介技术与耻感变迁——波兹曼和埃利亚斯之间的思想对话被引量:5
《新闻大学》2019年第11期96-109,124,125,共16页王佳鹏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的历史社会学研究”(18CSH003)
作为对微观社会互动与宏观历史进程都至关重要的核心情感,羞耻感受到不同学科的广泛关注。其中,埃利亚斯和波兹曼分别从型构社会学和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西方文明进程中的耻感变迁。埃利亚斯认为,随着社会型构的复杂化,羞耻阈限在西...
关键词:社会型构 媒介技术 耻感:埃利亚斯 波兹曼 
论从大众传媒时代到数字媒介时代的童年变化被引量:7
《新闻传播》2018年第17期10-14,17,共6页周海宁 
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媒介接触与使用对流动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6BXW068)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力图超越大众传媒时代波兹曼的童年消逝说,利用弗鲁塞尔的数字媒介理论探讨重新构建数字媒介时代童年生成的可能性,认为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为新儿童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在telematics技术构建的社会与个人的新型结构中,儿童通过学...
关键词:童年的消逝 新儿童 telematics社会 波兹曼 弗鲁塞尔 
媒介变迁视域下的童年——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说开去被引量:1
《视听》2017年第10期21-22,共2页刘清华 罗彬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族日常生活中的仪式传播与文化认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XXW003;新疆社会经济统计研究中心项目"新疆农村文化产业需求受众心理动态分析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0316C03
20世纪60年代,尼尔·波兹曼提出媒介生态的概念。媒介的不断变迁带来人们感知世界方式的不断变化。本文从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理论为切入点,揭开童年背后的媒介变迁对人类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醒我们在互联网"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网络...
关键词:媒介变迁 媒介环境 《童年的消逝》 
尼尔·波兹曼媒介批判思想的当代意义被引量:4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64-167,174,共5页陈红兵 王聪 
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BZX022)
作为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尼尔·波兹曼的媒介批判思想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电视导致人的娱乐至死、电视造就了肤浅的图像时代以及技术对文化统治垄断。深入理解这些观点对于提升我国文化业的娱乐性、推进大众文化繁荣以及文化与科技融...
关键词:尼尔·波兹曼 媒介技术批判 文化产业 
基于电视发展的视角探讨波兹曼的媒介理论被引量:2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107-112,共6页许翘楚 杨永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期社会舆情预警问题研究>(10CXW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国媒介理论家尼尔·波兹曼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性人物,提出了"媒介即隐喻"的观点;认为一种新媒介的出现会促使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社会环境形成,并使原社会文化不断向新环境靠拢。随着现代媒介的不断发展,社会是否真会如波兹曼所预言...
关键词:尼尔·波兹曼 媒介批判理论 电视 发展趋势 
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的哲学前提
《前沿》2013年第15期48-50,共3页张丽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12&ZD108)的阶段性成果
当下时代,人们特别重视技术的进步,并没有足够地意识到,技术异化已经成为导致意义逻辑丧失的根据,而意义逻辑则是人类生存的价值所在。美国思想家尼尔·波兹曼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进行哲学基础的剖析应...
关键词:尼尔·波兹曼 技术批判 哲学前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