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

作品数:11311被引量:1675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蔡书成姚云张抒扬王修来马臻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蔡书成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研:博士后恪尽天职的本事
《中国博士后》2017年第6期23-25,共3页蔡书成 
“研”表示用底平之石磨它物,其本义为打磨、细磨,如古时管“磨墨”叫“研墨”、管“磨药”叫“研药”,内含主动之意;引申义为“研究”,即:仔细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等,并思考、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门道。
关键词:博士后 天职 引申义 
质:博士后追逐卓越的誉根
《中国博士后》2017年第5期23-25,共3页蔡书成 
有先哲说:质赢信,信得誉,誉生益;质以我为本,我以质为荣。所谓“质”,本义为抵押或抵押品。《说文解字》指“以物受钱曰质”。后衍化出质量、性质、朴素、责问等义。哲学上讲,“质”乃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关键词:博士后 《说文解字》 内在规定性 “质” 抵押品 事物 
精:博士后雄霸前沿的秘诀
《中国博士后》2017年第4期20-21,共2页蔡书成 
唐代文学家韩愈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所谓“精”原指“上等的白米”。后衍化出多种引申义:一指细密,与“粗”相对;二指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三指提炼出来的好东西,如精华、精英等;四指专一、深入,如精诚、精研、...
关键词:博士后 业精于勤 科学研究 文学家 引申义 高低 
攀:博士后问鼎科峰的神姿
《中国博士后》2017年第3期20-22,共3页蔡书成 
所谓“攀”,大抵有三层意义:一是意欲向上,暗含竞比之意。如小朋友们比赛攀树登山时,个个争先恐后,不知从哪来的登越之力,总想把其他小朋友甩在后边或下面,以展自己更有勇气或登爬得更高。二是劳身费力,用的皆是内功。攀树、登...
关键词:博士后 问鼎 小朋友 登山 
勤:博士后振翼高飞的翅膀
《中国博士后》2017年第2期19-21,共3页蔡书成 
所谓“勤”,意指奋劳多做之意。2013年12月15日新华网发布的一则消息振奋了中国大地,海外一家权威机构展开全球“勤奋度”问卷调查,其结果是“中国人位居全球最勤奋榜首”。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的民族”的公论。...
关键词:博士后 中华民族 问卷调查 权威机构 华夏民族 中国人 “勤” 新华网 
健:博士后拼搏竞争的本钱
《中国博士后》2017年第1期21-23,共3页蔡书成 
“健”指“健康”,是指人的一切生理机能均处于正常状态,身体既没疾病困扰也没缺陷加身,即身体素质好,精力充沛旺盛、心理心态正常等,能经得起各种强度下的体力支付与考验。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的是,一个人只要身体...
关键词:本钱 博士后 身体素质 竞争 “健康” 生理机能 理想目标 
志:博士后攀峰拿云的功能
《中国博士后》2016年第6期24-25,共2页蔡书成 
每读“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的诗句时,笔者内心总会情不自禁地生发出一种激跃的力量。因为这简明凝练的14个字,由内向外畅快淋漓地散发出了一种叫做“志”的东西,展现了一个真正男儿所应具有的雄心,直让人感到蕴含着一...
关键词:博士后 功能 “志” 内心 内向 
搏:博士后最美的攻坚姿态
《中国博士后》2016年第5期28-29,共2页蔡书成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中的“搏”字,意指不服输,敢打敢拼,豁出性命也要进行激烈搏斗;引申为用尽自己最大力量和所有本能,不顾一切地去实现人生理想和事业目标。这表明:“搏”是一种紧逼进取的动作,如战士与敌人...
关键词:博士后 姿态 人生理想 最大力量 
才:博士后创新拔萃的资本
《中国博士后》2016年第4期29-30,共2页蔡书成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身具独特的“才”。才者,人所备而未用之知识技能也。“才”通“材”,禀于天,蒙于教,积于学,精于勤,储于智,藏于身乃谓先天禀赋与后天集学之和也。由此说来,人生赋才,只是这“才”常隐匿于每个人的内在深处...
关键词:博士后 资本 创新 知识技能 “才” 先天禀赋 能力素质 责任感 
德:博士后成就大才的引擎
《中国博士后》2016年第3期32-34,共3页蔡书成 
“尚德、尊德、敬德”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时至今日,“君子进德修业”“德厚者贵、德薄者贱”等思想观念依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行动,并紧紧凝聚、牢牢支撑、积极鼓舞着世代中华儿女健康成长并走向成功。
关键词:博士后 引擎 成就 中华民族 核心价值观 进德修业 思想观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