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性犯罪

作品数:32被引量:5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秦雪娜邱灵张兴良公培华白洁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东岳论丛》《人民检察》《法律适用》《中国检察官》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适用与把握
《人民检察》2024年第15期61-63,共3页曹东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下简称“掩隐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掩隐罪是刑法理论上传统的“赃物犯罪”,主要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司法认定 财产性犯罪 犯罪所得 赃物犯罪 分层分类 窝藏 
论利益归属对犯罪参与类型界分的影响——以财产性犯罪为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22年第6期59-72,共14页秦雪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数字化犯罪参与的归责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1BFX17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共犯的归责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YJC820052)的阶段性成果。
中外司法实务在区分核心和次要的犯罪参与类型时,惯常地考虑参与人的利益归属情况。特别是对于财产性犯罪,直接突破了以构成要件为中心的区分模式,格外侧重于参与人对经济利益的归属。对此,学界尚未进行充分的理论诠释。在肯定利益归属...
关键词:利益归属 犯罪参与类型 行为意志 财产犯罪 
论利益归属对犯罪参与类型界分的影响 以财产性犯罪为中心被引量:2
《中外法学》2022年第1期222-241,共20页秦雪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数字化犯罪参与的归责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1BFX17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共犯的归责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YJC820052)的阶段性成果。
中外司法实务在区分核心和次要的犯罪参与类型时,惯常地考虑参与人的利益归属情况。特别是对于财产性犯罪,直接突破了以构成要件为中心的区分模式,格外侧重于参与人对经济利益的归属。对此,学界尚未进行充分的理论诠释。在肯定利益归属...
关键词:利益归属 犯罪参与类型 行为意志 财产犯罪 
论财产性犯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区域治理》2021年第31期89-90,共2页王艺诺 
“非法占有目的”是刑法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在财产性犯罪中,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关键因素。因此对“非法占有目的”概念的剖析和在实务中的应用皆有深度探讨的价值。本文谨对非法占有目的内涵、在...
关键词:非法占有目的 财产犯罪 占有 
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河北农机》2019年第7期93-94,共2页王美波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数据化的相关产业应运而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拥有虚拟财产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虚拟财产作为新出现的事物,目前的司法实践当中缺少相应的司法和立法规定。为解决这一现状,本文首先对虚拟财产的性质进行...
关键词:虚拟财产 财产性犯罪 保护机制 
刑法角度下的虚拟财产保护
《当代旅游(下旬刊)》2018年第10期00201-00201,共1页郭海静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种多元化的新新产物冲击着人们的感官系统,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对现有的制度和法律发出挑战,虚拟财产就是其中之一。虚拟财产不同于人们以往认知里的有形财产,因为它不仅是非实物的,而且它还是以数据的形式...
关键词:虚拟财产 财产性犯罪 财产性利益 
刑法视角下对惩治网络中虚拟财产犯罪行为的思考被引量:1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169-171,共3页徐腾 
通过刑法来保护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以市场为依托评估特定虚拟物品的价值,并将其与我国现行的法律进行有机的结合或扩大解释,结合我国现实情况,通过立法、司法解释来建立有效的法律保护体系,达到维护并规范网络空间秩序,保障公民相关财产...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 财产性犯罪 刑法保护 
特殊财产犯罪问题研究
《智富时代》2017年第5X期176-176,178,共2页蔡兴鑫 
项目批次:2016年国家级项目,项目编号:201610378257,项目名称:特殊财产犯罪问题研究
虚拟物品充斥网络世界,满足人们在网络世界的各种需求,被当做是虚拟财产,也就萌发了关于虚拟财产的犯罪,在实务中多将盗窃虚拟财产当做是计算机犯罪来判处,但是在理论上学者多认为虚拟财产属于刑法上所说的财物,盗窃虚拟财产属于财产性...
关键词:虚拟财产 财产性犯罪 行为认定 价值计算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财产性犯罪率的非线性效应被引量:5
《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4期122-132,共11页张向达 张家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L039)
寻求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财产性犯罪率产生非线性影响的经验证据对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收入分配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比起二者之间的线性影响,分析非线性效应能够更好地揭示中国转型期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在城乡收入差距对财产...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 财产性犯罪率 非线性效应 
论犯罪构成要件下财产性利益可成为财产性犯罪对象——以盗窃欠条为例被引量:3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21期256-257,共2页徐楠芝 
认定侵犯财产性利益构成财产犯罪,首先要明确财产性利益可以成为财产犯罪的对象。财产罪的行为对象是财物,要准确把握财物的概念,才能够解释财产性利益的归属问题。盗窃罪作为财产犯罪的基础、常见犯罪,对于盗窃欠条可成为财产对象的研...
关键词:财产性利益 财产犯罪 行为对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