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嘎蒿

作品数:31被引量:189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学勇王铁娟周海燕杜俊瑞李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草业学报》《中国沙漠》《草地学报》《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农业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退化沙质草地菌根对细根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释放的影响
《草业学报》2022年第5期115-123,共9页丁杰萍 罗永清 刘伟春 温飞 王立龙 王旭洋 段育龙 连杰 
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黄河流域甘肃段水污染防治研究);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JR10RA44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500369)资助。
细根分解过程中的营养元素释放是低覆盖度植被区土壤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菌根在该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以退化沙质草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先锋灌木差不嘎蒿为对象,采用内生芯法,分别研究了活细根+菌根、菌根以及无根(对照)处...
关键词:菌根 细根分解 营养元素 内生芯法 差不嘎蒿 
科尔沁沙地三种蒿属固沙植物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被引量: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7年第4期543-547,共5页杜俊瑞 苏日格嘎 王铁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60130)
采用2m×2m和5m×5m两种样方划分方法,调查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西部三种固沙植物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乌丹蒿(A.wudanica)和白沙蒿(A.sphaerocephala)在迎风与背风条件下不同沙地类型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半固定...
关键词:种群分布格局 科尔沁沙地 差不嘎蒿 乌丹蒿 白沙蒿 
科尔沁沙地两种固沙灌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比较被引量:7
《中国沙漠》2015年第4期937-941,共5页王永福 赵学勇 王少昆 包哈森高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C07B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620);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LDD-2014-010)
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是科尔沁沙地典型的固沙灌木,它们在退化沙地的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这两种灌木林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比差...
关键词: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 
科尔沁沙地三种沙蒿植株构型特征与防风固沙效应研究被引量:12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3期270-276,共7页苏日格嘎 王铁娟 孙海玉 员艳丽 杜俊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130);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11MS0524)
研究了生长在科尔沁沙地西部的三种半灌木差不嘎蒿、乌丹蒿与白沙蒿的构型特征及粗糙元密集度.结果表明:三种植物枝条的长度随枝级的变小逐渐变短.乌丹蒿减小幅度最为明显,一级枝条的长度显著短于另两个种,且总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均为最...
关键词:白沙蒿 差不嘎蒿 乌丹蒿 构型特征 粗糙元密集度 
科尔沁沙地两种蒿属固沙半灌木的开花物候比较研究被引量:5
《植物研究》2014年第4期446-451,共6页郑星星 王铁娟 魏小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130);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1MS0524);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RCPY-2-2012-K-049)资助
对科尔沁沙地的乌丹蒿和差不嘎蒿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头状花序、花序枝、个体以及群体水平比较两种植物的开花物候特性。结果表明:(1)乌丹蒿的群体始花期为6月18日,较差不嘎蒿的早9 d,持续时间为19 d,差不嘎蒿开放持续16 d,两...
关键词:乌丹蒿 差不嘎蒿 开花物候 
差不嘎蒿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被引量:5
《林业科学》2010年第12期171-175,共5页王铁娟 李伟琼 张淑艳 孟翔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61004)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也称盐蒿,是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的多年生半灌木,为中旱生沙生植物。可生长于流动沙丘的背风坡、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干旱坡地,在半流动、半固定沙地优势作用明显(李...
关键词:差不嘎蒿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科尔沁草原主要牧草冷蒿和差不嘎蒿的生理生态学特性与竞争机制被引量:18
《生态学报》2002年第6期894-900,共7页周海燕 赵爱芬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 ( G2 0 0 0 0 4 870 4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 ( CACX2 1 0 0 31 )
一日内冷蒿和差不嘎蒿的光合速率 ( Pn)、蒸腾速率 ( E)和水分利用效率 ( WUE)在早或晚出现了最高值 ,而其余时间则变化低缓 ,原因归结于沙地环境因子和植物内部因子的共同作用。冷蒿的 Pn和 WUE日均值高于差不嘎蒿 ,E的日均值却低于差...
关键词:科尔沁草原 牧草 冷蒿 差不嘎蒿 生理生态特性 竞争机制 
差不嘎蒿在科尔沁沙地草场植被中的作用被引量:22
《中国沙漠》1996年第1期27-31,共5页常学礼 赵学勇 李胜功 韩天宝 
差不嘎蒿是科尔沁沙地草场退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缓冲种。在草场退化过程中能够迅速占领退出植物种遗留下来的空间,生物量由81.6g/m2增加到285g/m2;但从半固定沙丘草场到半流动沙丘草场,其生物量减少到了190g/m...
关键词:差不嗄蒿 生物量 科尔沁 沙地 草场植被 
差不嘎蒿的分布及其在天然植被演替中的地位被引量:24
《中国沙漠》1991年第2期55-60,共6页李进 
在中国差不嘎蒿主要分布在北纬42~50°,东径116~124°之间的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的沙地上。差不嘎蒿群落类型较多,植物种丰富,结构较复杂,在半流动、半固定沙地植物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起建群种作用。差不嘎蒿生态幅广,从流动沙丘背风...
关键词:差不嘎蒿 分布 演替 固沙植物 
差不嘎蒿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8
《中国沙漠》1991年第1期50-58,共9页李进 张秀伏 
对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的叶片解剖结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差不嘎蒿是一种叶肉质化的旱生植物。生长期长(4月底或5月初至9月上旬),地上部分的生长分为生殖枝、上部营养枝和基部营养枝生长。根系非常发达,...
关键词:差不嘎蒿 叶片 解剖 抗旱性 活沙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