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栖地

作品数:30被引量:12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宏群郑光美廉振民陈存根冉江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延安大学长江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四川动物》《安徽农业科学》《中国周刊》《生物学通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贵州省鸟类新记录——雪雁
《四川动物》2024年第5期598-598,共1页涂声蕾 冉景丞 王洁 黄小龙 范兴龙 马思怡 吴忠荣 蔡玖 张旭 
贵州重点生态区生态系统优化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黔科合服企[2023]009);2023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补助资金(第一批)项目:中央湿地保护修复补助资金项目。
2023年12月28日,在贵州草海湿地鸟类同步调查中,于阳关山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夜栖地(104°13′7.9578"E,26°51′26.5903"N)莎草草甸中发现1只雁属Anser鸟类(图1)。经查阅《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刘阳,...
关键词:初级飞羽 雪雁 马敬能 雁形目 嘴裂 夜栖地 灰雁 鸭科 
封面说明——彩鹮
《生物学通报》2024年第6期28-28,共1页李一凡(摄影/撰文) 
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 Linnaeus,1766)为鹳形目鹮科彩鹮属鸟类,体长约60 cm,在鹮类中属小型物种。成鸟体羽在阳光下具绿紫色金属光泽,故得英文名Glossy Ibis(有光泽的鹮),在暗光或逆光条件下则近黑色;幼鸟体羽褐色,不具光泽。彩鹮...
关键词:彩鹮 鹳形目 夜栖地 幼鸟 鹮科 鹭科鸟类 金属光泽 繁殖季节 
广东海丰县赤坑越冬黄鹡鸰的集群夜栖行为
《四川动物》2023年第5期534-534,共1页邓卓迪 刘金成 郑胜峰 丁志锋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1A1515011282,2021A1515110744);广东省林业厅-广东动物志项目(202115)。
夜栖地是动物夜间休息的场所,了解夜栖地的利用模式对于动物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Naniwadekar et al.,2020)。鸟类的夜栖地选择与寄生虫回避(Rohner et al.,2000)、配偶选择和人为干扰(Peters&Otis,2007)、捕食压力(Bock et al.,2013;J...
关键词:夜栖地 配偶选择 越冬水鸟 个体数 极端天气 食物资源 利用模式 海丰县 
红喉雉鹑繁殖季的夜栖行为与夜栖地选择被引量:1
《动物学杂志》2023年第1期50-59,共10页许路 赵联军 张塔星 白俊 罗春平 曹亚珍 郑勇 冉江洪 
四川王朗保护区红喉雉鹑生态学调查项目(No.00204055A1070)。
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是中国特有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其繁殖季的夜栖地选择,能丰富该物种的基础资料,理解其生存策略,为该物种的保护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和2022年的3~7月,采用跟踪观察和系统搜索法...
关键词:红喉雉鹑 繁殖季 夜栖地选择 雉科鸟类 濒危物种 
黑颈鹤:早春的羽群
《森林与人类》2022年第9期70-79,共10页于凤琴(文/摄影) 
黑颈鹤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冬春季在云南和贵州越冬,夏秋季在四川、西藏、青海和新疆南部栖息繁殖。作者2022年初到贵州和云南观察黑颈鹤,通过走访保护区,与当地人交流,考察黑颈鹤夜栖地,掌握了在云贵高原上越冬的黑颈鹤数量...
关键词:黑颈鹤 夜栖地 鹤类 云贵高原 新疆南部 青藏高原 保护区 云南 
贵州黑颈长尾雉对夜栖地的选择研究被引量:5
《野生动物学报》2020年第4期951-959,共9页周毅 冉景丞 杨卫诚 张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60024);贵州省科技基金项目(黔科合LH字LKS[2016]7207号,黔科合支撑[2017]2811号,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6]3022-3号)。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濒危物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其夜栖地选择进行研究,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化建议。2019年1—9月,通过直接观察法、守候寻找法、红外相机法、访问法和样方调查法,对...
关键词:黑颈长尾雉 夜栖地 主成分分析 贵州 
城市绿地中鹊鸲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夜栖地选择被引量:7
《生态学杂志》2019年第9期2772-2779,共8页潘扬 高吉喜 周可新 安树青 原宝东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2300410071);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2018K064B);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17YFC0506606)资助
夜栖地是昼行性鸟类夜间重要的栖息场所,鸟类对夜栖地的选择有明显偏好性。随着城市化加剧,城市绿地逐步成为城市鸟类生存的庇护所,如何适应城市环境的干扰并安全夜栖于城市绿地中是鸟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均需面临的问题。为探讨城市绿...
关键词:鹊鸲 夜栖树 夜栖地特征 城市绿地 
三门峡越冬大天鹅栖息地选择研究被引量:2
《湿地科学与管理》2018年第3期50-53,共4页孙浩 于海龙 李云峰 茹文东 高如意 张超 张有强 洪剑明 
三门峡市科委项目资助
2016年12月-2017年2月,对黄河三门峡库区大天鹅越冬期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野生环境与人工环境下共记录到大天鹅夜栖地样方31处,觅食地样方23处。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 Whitney U检验比较了大天鹅夜栖地与对照组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关键词:大天鹅 夜栖地选择 觅食地选择 三门峡 
贵州草海越冬黑颈鹤飞出飞回夜栖地行为节律初步观察被引量:10
《动物学杂志》2018年第2期180-190,共11页孙喜娇 张明明 Hannah Larson 胡灿实 粟海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400353);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6]3022-1号);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黔教合KY字[2015]354号);贵州省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黔人项目资助合同[2016]18号);贵州省科技厅与贵州大学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LH字[2014]7682)
野生动物行为节律常常是其对环境变化的一种行为适应。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越冬期会利用固定夜栖地,形成每天早晨飞出觅食,傍晚飞回夜栖的固定行为模式。为探索这一固定行为模式在越冬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瞬时扫描法...
关键词:黑颈鹤 越冬期 夜栖地 行为节律 草海 
黑颈长尾雉春夏夜栖地特征与差异性分析被引量:7
《林业科学》2017年第9期143-150,共8页原宝东 闫永峰 程志营 鲁长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432);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72102310443);河南省动物营养代谢与遗传改良创新型科技团队项目(C20130058);商丘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50014001)
【目的】分析黑颈长尾雉春夏夜栖地特征与差异,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合理的依据和建议。【方法】2012年春季和夏季,通过直接观察法测量12个黑颈长尾雉夜栖地,利用无线电遥测跟踪黑颈长尾雉(6♂,2♀)测量34个夜栖地,其中春季20个,夏季26个...
关键词:黑颈长尾雉 夜栖地 金钟山 季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