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

作品数:2183被引量:5560H指数:3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凯徐东坡段金荣施炜纲张敏莹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平地堆烧与长江下游地区的陶器烧制技术——对浙江毘山、小兜里和新地里遗址相关遗迹的分析被引量:1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年第6期44-57,109,共15页秦小丽 琚香宁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9AKG002);复旦大学2020年学科基本建设经费支持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利用民族学、实验考古学和日本考古资料,对平地堆烧技术特点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辨认考古发掘资料中平地堆烧的残留遗迹、遗物特点,以及可能蕴含的平地堆烧技术类型,强调了覆盖型平地堆烧与稻作文化圈的关联性,进而...
关键词:平地堆烧 原始民族陶器烧制技术 长江下游 新石器时代 
考古发现与汉代长江下游的海上之路被引量:1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69-77,共9页吴小平 魏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代铜器资料整理及其综合研究”(19ZDA197)。
作为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海港众多的国家,汉代我国境内的海上贸易地不可能仅有合浦、徐闻等岭南地区,其贸易线路必定向国内延伸拓展。汉代考古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出土不少岭南遗珍,山东半岛、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等地亦发现岭南和江东遗...
关键词:汉代 长江下游 考古 海上之路 
1570—1971年长江镇扬河段江心沙洲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分析被引量:14
《地理学报》2020年第7期1512-1522,共11页杨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19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9M661577)。
受黄河夺淮的影响,从1570年开始淮河下游由向东独流入海逐渐演变为南下入江,成为长江一条支流。这一变化为长江河流地貌的演变增加了新的变量,改变了长江镇扬河段原有的河槽特征和水流结构,洲滩冲淤、岸线进退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使用历...
关键词:淮河 长江下游 镇扬河段 河床演变 
江南地区周代墓葬的分期分区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3
《考古学报》2019年第3期327-358,共32页付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南地区周代墓葬与文化分区研究”(18CKG009)阶段性成果
本文所论的江南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下游干流以南的今苏南、皖南、浙沪全境以及赣东北和闽北地区。这一区域在周代主要是吴、越两国及部分百越族群控辖与活动的范围。从考古学文化上来看,该区域周代墓葬特点鲜明,具有较多共性,如随葬品常...
关键词:江南地区 周代 墓葬 分区 考古学文化 长江下游 闽北地区 文化区域 
长江下游南朝画像砖的特征被引量:2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14-24,29,共12页刘卫鹏 张淑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浙江余杭小横山南朝墓画像砖整理与研究”(15BKG016);西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南朝画像砖研究》研究成果,并受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隋唐文明与东西互鉴”团队资助
南朝时期,长江下游的建康及周围地区是画像砖墓分布最为密集和重要的区域,墓葬规模宏大,画像形式多样,多砖组合的大幅线刻拼幅画像十分流行,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色。这种画幅宏大的组合画像是当时绘画题材在墓葬中的反映。巨幅的竹...
关键词:长江下游 南朝 画像砖 特征 
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长江下游的生业形态研究(二)被引量:12
《南方文物》2019年第1期122-135,共14页潘艳 袁靖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CKHG002)的资助
良渚文化(1)莫角山遗址莫角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它是一座人工营建的大型长方形土台,整体由古尚顶土台和上面的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乌龟山三个小土台组成,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现存高度8米以上,以其超大的规模成为良渚文化遗址中...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长江下游 先秦时期 形态 文化遗址 良渚文化 余杭区 杭州市 
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长江下游的生业形态研究(上)被引量:12
《南方文物》2018年第4期111-125,共15页潘艳 袁靖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CKHG002)的资助
近万年以来,长江下游一直有古人类栖居,见证了史前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先民在具有本地特色的多元化生业实践中,最终奠定了以水稻栽培和家猪饲养为主、多种经济类动植物管理为辅的生业经济格局。本文对该地区新石器至先秦时代57处遗址...
关键词:长江下游地区 生业经济 人地关系 动物考古 植物考古 
中国长江下游茅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水稻耕作的水资源管理及农业集约化被引量:3
《东方考古》2015年第1期398-422,共25页庄奕杰(著/校) 丁品 Charles French 宿凯(译) 靳桂云(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1AZD116);2012年度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RWZD09)共同资助
加强水稻耕作的水资源管理及相关土地的利用需要增加劳力投入来改变当地的景观。在发掘长江下游茅山遗址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稻田时,应用地质考古调查研究获得了晚全新世关键时期的水资源管理、农业集约化、环境变迁和社会发展之...
关键词:管理 水稻 水资源 集约化 耕作 
长江下游毘山遗址出土犁形石器之我见
《农业考古》2015年第3期192-197,共6页孙建 刘俊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进程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XZS030);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农具研究"(项目编号:CYS14131)
刘莉等学者利用实验考古与微痕分析对毘山遗址出土的犁形石器进行研究,值得赞许,但是文中选择的标本似不具代表性,进行的考古实验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并且在分析微痕时或违背常理,或分割器物的整体性,从而得出毘山遗址出土的犁形石器不...
关键词:毘山遗址 微痕考古 犁形石器  
长江下游城市如何作为:江苏通州湾新区做法被引量:1
《改革》2014年第6期20-23,共4页方创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研究”(批准号:13&ZD0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脆弱性研究”(批准号:41371177)
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并形成“T”字型开发开放新格局的大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被再次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又一次肩负起了国家发展战略重心内推的主力承载带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支撑带、战略脊梁带和战略通道带的历史使命。长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长江下游 西部大开发 区域核心竞争力 通州 江苏 城市 经济转型升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