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高热

作品数:31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陈昭定闫慧敏侯林毅刘立金洁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解放军第305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家庭用药》《四川中医》《山东医药》《河北中医》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超声诊断复杂单心室畸形1例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年第1期80-80,共1页王豪 宋嫣 汪前洲 
患儿女,4岁零5个月,半岁时外院诊断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未进一步治疗。我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109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8/62mmHg(1mmHg=0.133kPa)。口唇青紫,杵状指及喜蹲踞现象;无咯血、晕厥史、无长期高热史;胸骨左缘第二...
关键词:超声诊断 单心室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检查 畸形 收缩期杂音 体格检查 长期高热 
发热膳食有宜忌
《东方药膳》2017年第8期53-54,共2页袁桂芳 
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保持在36.2度-37.2度的范围内。如果体温超超过37.3℃,即可称为发热。体温在37.4℃至38.4℃之间,通常称为低热。若低温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低热;体温在39℃左右者,可以称之为高热;超过40℃以上,...
关键词:发热 长期高热 宜忌 膳食 长期低热 体温 正常人 
小儿发热勿惊慌
《家庭用药》2014年第1期57-57,共1页吴文 
小儿因为免疫功能差,容易感受外邪而出现发热等症状。一般来说,口腔温度37.5~38℃是低热,38~39℃是中度发热,39℃以上是高热。引起宝宝发热的原因很多,乳牙萌出、免疫接种、新生儿脱水热、暑热症等都会引起发热,但最常见的还...
关键词:小儿发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急性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脱水热 泌尿系统感染 长期高热 呼吸道感染 结缔组织病 
刘光宪研究员治疗湿温长期高热经验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年第2期108-109,共2页颜学桔 蔡铁如 刘光宪 
湿温证是由外感湿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病毒感染、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感冒等,有些西医诊断不明确。初起以身热不扬、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胸闷、脘痞、口不渴、面色淡黄、苔...
关键词:长期高热 研究员 湿温证 治疗 沙门氏菌属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表现 卫气营血 
小儿长期高热的证治探讨被引量:3
《中医学报》2013年第3期363-364,共2页葛国岚 韩雪 金玉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173201)
目的:探讨小儿长期高热的证型与治法。方法:从太阳少阳合病、邪恋少阳、少阳阳明合病、湿热阻滞、邪伏膜原等方面结合典型病例探讨小儿长期高热的辨证论治。结果:伤寒及温病理论对治疗小儿长期高热若方证对应效果奇佳。结论:小儿长期高...
关键词:小儿长期高热 太阳少阳合病 邪恋少阳 少阳阳明合病 湿热阻滞 邪伏膜原 
狼疮高热不退 原是结核在作祟
《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4期27-27,共1页杨保华 
在临床中接诊1例长期高热的狼疮患者,经过近50天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其过程曲折,值得回味,现详述如下。
关键词:高热不退 狼疮 结核 长期高热 症状缓解 临床 
王伯岳教授治愈小儿长期高热验案1例
《中医儿科杂志》2012年第5期10-11,共2页陈昭定 侯林毅 闫慧敏 
王伯岳(1912—1987),男,汉族,四川中江县人,出身中医世家,其父及祖父均为四川省中医儿科名家。王老自幼秉承家学,1933年随父悬壶成都,在解放前即名噪一时,被誉为四川名中医的"小儿王"。1955年奉调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任西苑医院儿科...
关键词:高热 小儿 王伯岳 验案 
补虚法治疗长期高热
《湖北中医杂志》2012年第5期66-66,共1页吴吉勤 秦莲鹏 
在外感热病中,凡正气亏损而高热不退者,其病机多为正虚邪恋。即正气愈虚、邪热愈炽,治之愈难。此时正虚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倘不顾正气,一味攻邪,非但徒劳,反伤正气,加重病情。补虚法是中医治疗高热、的一种有效方法。正虚有气虚、阴虚...
关键词:发热 中医药疗法 补虚法 
超高龄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致长期高热及腺苷脱氨酶升高误诊分析被引量:2
《临床误诊误治》2012年第3期7-9,共3页曹淑芳 
目的提高对超高龄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复杂临床表现的认识,避免延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超高龄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致长期高热及腺苷脱氨酶(ADA)升高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反复高热伴腹胀、腹痛,长期使用抗菌素无效。1例后期CT检...
关键词:老年人 80以上 淋巴瘤 非霍奇金 腺苷脱氨酶 
一例不明原因高热病案的辨证论治认知
《中医临床研究》2012年第9期80-80,共1页程海泉 李金田 
文通过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进而阐明其病因病机,选方用药机制,和临证心得。
关键词:长期高热 苓桂术甘汤 辨证论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