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腔艺术

作品数:388被引量:18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费玉平仲立斌张俊宋捷王夔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中国戏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上海戏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海上艺坛·纵论中青年戏剧家 淮梦绕梁——梁伟平表演、唱腔艺术研讨会被引量:1
《上海戏剧》2014年第B12期48-68,共21页
主持人(杨绍林):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围绕着梁伟平表演艺术开这么一个研讨会。下面我宦布:海上艺坛·纵论中青年戏剧家“淮梦绕梁——梁伟平表演、唱腔艺术研讨会”现在开始。
关键词:艺术研讨会 表演艺术 梁伟平 戏剧家 中青年 纵论 海上 唱腔 
佳音澄澄韵徐来 评陈澄唱腔艺术的成就被引量:1
《上海戏剧》2012年第1期8-10,共3页刘俊鸿 
陈澄是一位艺术功力十分全面的难得人才。不过,看过陈澄演出的人,首先赞赏的都是她的唱腔艺术。
关键词:唱腔艺术 陈澄 成就  演出 
绿叶能衬花更妍——浅谈戏剧伴奏与演唱的互动关系
《上海戏剧》2004年第6期9-10,共2页王韵骏 
自1977年考入南京市越剧团至今,我从事戏曲伴奏已有二十五年了.从入门前的朦胧喜爱,到初期的不适应,之后的渐入佳境,直至难以割舍,二十五年的艺术实践恰如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而找到情感归宿一般而生动难忘.虽然曾有的感情波折渐...
关键词:戏剧伴奏 越剧 琵琶 演唱风格 唱腔艺术 演员 演奏技巧 
试论振飞先生在“俞派唱法”形成中的卓越贡献——为纪念俞振飞先生百年诞辰而作被引量:1
《上海戏剧》2002年第9期11-14,共4页吴新雷 
“俞派唱法”是俞粟庐和俞振飞父子从事艺术实践的创造性的声乐成果,是在长期传播和教学演出活动中被文化界所公认的其创始人是俞粟庐(1847—1930),而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则是振飞先生(1902—1993)作出的贡献。最早提出“俞派唱法”名...
关键词:“俞派唱法” 俞振飞 艺术家 昆曲艺术 唱腔艺术 
一生痴迷是淮剧
《上海戏剧》2001年第7期17-17,共1页黄素萍 
我从事淮剧表演工作近四十年了,现在回忆起来,在我的淮剧表演生涯中,有几件事是十分重要的,是一生都不能忘怀的、这几件事情时时刻刻激励着我,让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所从事的淮剧表演当中去,塑造出广大群众喜欢的舞台艺术形象。
关键词:淮剧 白玉兰 演员 声腔 舞台艺术 唱腔艺术 回忆起 母亲 艺术奖 广大群众 
昆曲常用曲牌在《班昭》一剧中的运用被引量:1
《上海戏剧》2001年第7期35-35,共1页顾兆琳 
昆剧的唱腔艺术很美,对于它的典雅、静谧、绷绵、婉转为主的传统美,人们都给以很高的评价。然而后人,有时面对浩瀚的曲牌、复杂的音乐体制会产生某种困惑。
关键词:昆曲 班昭 音乐体制 曲牌体 唱腔艺术 唱腔设计 传统美 昆剧 套数 冰勺 
不步人后尘 而独树一帜——求新、求变、唱活人物的梁伟平
《上海戏剧》2000年第7期24-25,共2页戴玉升 
一段好唱腔之所以能不胫而走,广为传唱,除了要有好的音乐设计(创腔)外,还要有好的演唱方法(润腔)。创腔是由编曲(或名唱腔设计)根据剧本内容、人物品格写出基本腔式,与演员、乐师、鼓师共同研究后定腔定谱;润腔是演员为表达人物情感、...
关键词:唱腔艺术 伟平 演员 腔式 梁伟 男腔 润腔技巧 上海淮剧团 蜉蝣 淮剧 江淮戏 
博取众长 独创一格——试谈高剑琳的唱腔艺术
《上海戏剧》1984年第6期46-47,共2页李梅云 姚捷 
西安市越剧团高剑琳是越剧观众十分喜爱的著名小生演员,她那刚柔相济、脍炙人口的精彩唱段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高剑琳虽非科班出身,从事演艺生活也比较晚,但四十余年来,她怀着一颗对戏曲事业执着追求的心,刻苦钻研,发奋进取,...
关键词:余叔岩 金少山 京剧音乐 绍兴大班 调腔 李慧娘 尹派 红梅记 创腔 古城西安 
泛谈黄桂秋的舞台生涯及其唱腔艺术
《上海戏剧》1981年第2期44-,43,共2页萧维璋 
黄桂秋老师是京剧旦行中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家。他生于一九○五年,幼时热爱京剧,在他中学毕业后,偶而以『票友』身份在当时北平『浙慈会堂』堂会上演了一出『女起解』,一鸣惊人,引起行家的注目。一九二六年正式投拜在青衣宗师老伶工陈...
关键词:舞台生涯 同台演出 言菊朋 孙菊仙 马连良 高庆奎 女起解 陈德霖 王宝钏 余叔岩 
余叔岩先生唱腔艺术概说被引量:1
《上海戏剧》1979年第6期57-60,共4页陈大濩 
余叔岩先生是京剧界老生行中自谭鑫培老先生而下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他留给我们的极其珍贵的遗产,我是他最后一个学生,有责任对余派艺术传播和阐扬。无如余先生的艺术宝库浩如烟海,
关键词:余叔岩 余先生 谭鑫培 京剧界 洪洋洞 脑后音 杨延昭 有味儿 谭派 艺术传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