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大班

作品数:41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雄朱祥贵周锡山何小全邓莹辉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上海艺术研究所绍兴文理学院三峡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酒》《文化艺术研究》《中华艺术论丛》《中国作家(纪实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立统一看黄酒之传统文化篇
《中国酒》2019年第8期44-59,共16页傅建伟 
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它揭示了无论在什么领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即矛盾无处不在。但是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和斗...
关键词:绍兴大班 绍兴黄酒 古越龙山 绍兴酒 勾践剑 戏曲剧种 
陕西八大怪(连载三)
《延河》2017年第9期180-189,共10页吕向阳 
秦腔吼起来"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人人都会吼。""老到弯了腰,小到背书包,个个受熏陶。"这段顺口溜,是说在陕西不论老幼、不分男女、不分早晚、不分城乡,也不论红白喜事,你都能听到独唱、清唱、哼唱、吼唱与乐器伴唱的秦腔划过时空。
关键词:九十九 陈忠实 孟遏云 《白鹿原》 易俗社 任哲中 李买刚 汉调桄桄 郑卫之曲 绍兴大班 
南方北方
《商周刊》2015年第19期89-,共1页易中天 
戏剧戏剧,戏和剧,都是嬉戏娱乐的意思,他们原本是可以通用的。但北方人更喜欢剧烈的剧,南方人则更喜欢游戏的戏。天地玄黄,五谷杂粮,男人女人,北方南方。南方和北方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南方和北方吃的不一样,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
关键词:天地玄黄 绍兴大班 北人 时装戏 徽班 唱曲 前后左右 东南西 燕赵悲歌 上京城 
黄芝冈日记选录(十四)被引量:1
《艺海》2015年第4期44-59,共16页范正明 
一九五二年(北京)九月十日早起访徐锡贵,谈《大盘殿》。徐云:是《削龙头》整本戏中一折,前折即《困曹府》也。《削龙头》者赵匡胤肩有血瘤,于往河西时自行割去。赵被刘汉(即五代时的北汉)所捕,曹家以满门保之,即困曹府也。《削龙...
关键词:温州乱弹 徐云 赵太祖 绍兴大班 温州话 邵阳花鼓戏 目连 保饭碗 谭保成 醉打山门 
狗,少将司令和“六壳”
《中国作家(纪实版)》2013年第4期135-138,共4页胡士弘 
"梅兰芳部队"先讲讲我们这支代号为"前进"的部队。前进部队抗日战争时期诞生于杭州湾两岸,也就是上海郊区和浙东地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部队也一样,既然生长在水乡海滨,便对水有着天生的亲和力。指战员中间叫水生、水土、水根...
关键词:战斗骨干 解放事业 朝鲜平壤 朝鲜战场 主攻部队 火力封锁 抗日战争时期 特等功 京剧界 绍兴大班 
久违的“绍兴大班”传统戏
《上海戏剧》2012年第5期33-33,共1页关心 
4月8日,兰心大戏院。随着畅快淋漓的大锣大鼓,高亢激越的唱腔响彻剧场。浙江绍剧团一批中青年演员带来的绍剧经典折子戏收获了阵阵掌声与喝彩。早在一个月前,这场演出的门票已经售罄。绍剧,这个发端于古越之地、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艺术...
关键词:传统戏 大班 绍兴 绍剧团 青年演员 折子戏 上海 大鼓 
绍剧的传承与发展
《大家》2011年第19期26-26,共1页何小全 
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重点)之研究成果(编号:115195)
绍兴,在春秋战国时代作为越国的都城,它的历史和文化都是极其悠久和灿烂。从唐朝、五代一直到今天,绍兴一直以古越文化闻名于世。在戏曲世界里,也是绍兴高调、绍兴调腔、越剧的发源、兴盛之地,在浙江地方的戏曲史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绍兴乱弹 绍兴大班 戏曲史 流派 春秋战国时代 唱腔 古越文化 剧种 杭州湾 传承与发展 
百年越剧
《传承》2010年第28期58-60,共3页孙君 
一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嵊县是浙东的一个山乡小县,因剡溪横贯县域,古称剡。嵊县虽是山乡,民间音乐歌舞却颇兴盛。在剡县,村村有祠堂,堂堂有戏台,堡堡有庙宇,庙庙有舞榭。秋后农闲,逢年过节,弦歌不辍,锣鼓不息,剡人咸以歌舞为乐。
关键词:越剧 小歌班 绍兴大班 嵊县 角色 民间音乐 剧目 梁山伯与祝英台 艺人 演员 
越剧和婺剧的艺术比较与传播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10年第11X期135-137,共3页陈雄 
越剧,旧称绍兴戏,清末时期发源于今浙江省嵊州市。他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及山歌小调发展而来的。追溯越剧的渊源,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戏剧中较为年轻的剧种,但是他在经历近几十年的改革、
关键词:说唱艺术 文化区 中国传统戏剧 浙江省嵊州市 绍兴大班 地方戏剧 清末时期 艺术表演 目莲戏 袁雪芬 
长阳南曲曲牌的来源及其结构特点
《三峡文化研究》2009年第1期31-38,共8页邓莹辉 朱祥贵 
长阳南曲是中国湖北的著名剧种之一。原名"南曲"、"丝弦",大约产生于乾隆至光绪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长阳南曲主要分布在资丘、渔峡口两个镇和五峰与长阳毗邻的蒿坪、柴埠溪地区。资丘镇是长阳南曲最为集中的流传地。
关键词:长阳南曲 曲牌体 资丘镇 地方戏曲 陕西曲子 银绞丝 荆河戏 叠落金钱 绍兴乱弹 绍兴大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