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乱弹

作品数:22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陈文革马惠文陈志勤朱祥贵徐宏图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音乐学院平顶山学院浙江省艺术研究所绍兴文理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黄河之声》《音乐探索》《鲁迅研究月刊》《浙江画报》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绍剧在近代上海的繁衰原因探析
《戏剧文学》2020年第2期146-156,共11页邵殳墨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上海卷)”(项目号:19ZD04)阶段性成果。
绍剧原名绍兴乱弹、绍兴高调,俗称绍兴大班。于晚清开始进入上海演出,先后在雅舞台、镜花戏园等多个剧场演出。借助于《申报》《罗宾汉》《大世界》《新世界》等报刊的记载,厘清了绍剧在近代沪上的活动变化轨迹。绍剧在沪上的繁盛根源...
关键词:绍剧 绍兴乱弹 上海 报刊 绍兴帮 都市化 
传统戏曲音乐教学应贯穿多重接通理念
《黄河之声》2015年第14期20-21,共2页陈文革 
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河南地方戏音乐创作元素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课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研究成果;2014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原弦索腔研究>研究成果(2014BYS022);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河南戏曲声腔数据库建设与研究--以声腔;行当唱法;意识习俗为中心>阶段性研究成果(2015-JCZD-019)
接通理念体现了当代人文科学研究的潮流,建立纵向接通的基础上,再通过横向比较,串联起与戏曲文化相关各种孤立的内容,那些与远离当代生活的戏曲事项便生动鲜活起来,戏曲文化的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学生们自然就容易接受了。 一、剧种声...
关键词:戏曲声腔 戏曲文化 戏曲音乐 人文科学研究 音乐形态 当代生活 音乐传统 绍兴乱弹 耍孩儿 《南词叙录》 
再论梆子腔的起源与转型被引量:3
《戏曲研究》2013年第3期357-367,共11页陈文革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二十世纪豫剧唱腔结构动态研究》(12YJA760004)阶段性成果
关于梆子腔起源,盖有先秦、唐代、元明及各种梆子出于陕西秦腔~①等说法。本文从有关梆子腔史料的讹误辩证出发,通过对戏曲形态的变迁考察,讨论梆子腔的起源与转型,就教于方家。一《滑台重修明福寺碑》副碑系伪证有关梆子腔起源于明代...
关键词:明福寺 弘治年间 大弦戏 钵中莲 明弘治 绍兴乱弹 缀白裘 四平调 二凡 弋阳 
绍剧的传承与发展
《大家》2011年第19期26-26,共1页何小全 
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重点)之研究成果(编号:115195)
绍兴,在春秋战国时代作为越国的都城,它的历史和文化都是极其悠久和灿烂。从唐朝、五代一直到今天,绍兴一直以古越文化闻名于世。在戏曲世界里,也是绍兴高调、绍兴调腔、越剧的发源、兴盛之地,在浙江地方的戏曲史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绍兴乱弹 绍兴大班 戏曲史 流派 春秋战国时代 唱腔 古越文化 剧种 杭州湾 传承与发展 
清中叶至民国绍兴昆剧演出史略
《中华戏曲》2011年第2期216-232,共17页徐宏图 
一、发展概况从全国戏曲发展状况看,雅部和花部之间的昆、乱之争,始于乾隆时期,至嘉庆,雅部已输给花部,道光以后,雅部成了花部的附庸。绍兴地区或许稍好一些,徐珂《清稗类钞选》"昆曲戏"载:
关键词:绍兴乱弹 昆剧 绍兴人 清中叶 演出 民国 传奇 十七年 昆曲 苏州 
长阳南曲曲牌的来源及其结构特点
《三峡文化研究》2009年第1期31-38,共8页邓莹辉 朱祥贵 
长阳南曲是中国湖北的著名剧种之一。原名"南曲"、"丝弦",大约产生于乾隆至光绪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长阳南曲主要分布在资丘、渔峡口两个镇和五峰与长阳毗邻的蒿坪、柴埠溪地区。资丘镇是长阳南曲最为集中的流传地。
关键词:长阳南曲 曲牌体 资丘镇 地方戏曲 陕西曲子 银绞丝 荆河戏 叠落金钱 绍兴乱弹 绍兴大班 
绍剧演绎《生命的飞翔》
《浙江画报》2009年第6期30-33,共4页黄芳 陈晓 吴芳华 
2009年的一个春天,在成都军区招待所,军区的张政委在听了浙江绍剧团演员演唱的绍剧后说,这下我放心了。浙江的绍剧与成都军区有什么关系?政委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关键词:绍兴乱弹 成都军区 浙江绍剧团 
江苏扬州梆子及其他
《中华艺术论丛》2007年第1期321-338,共18页流沙 
一、扬州梆子及其声腔特征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我国南方戏曲以江苏扬州为中心,呈现出花、雅两部竞争的繁荣局面。此时,在扬州产生的地方戏曲除"扬州乱弹"外,尚有一种名曰"扬州梆子"。这两个剧种只因发展情况有别,在声腔方面来说,...
关键词:绍兴乱弹 地方戏曲 咙咚调 勾腔 弋阳 江苏扬州 缀白裘 弦索调 打樱桃 曲牌体 
“大敲”、“大叫”和“大跳”——绍兴乱弹的艺术特色被引量:1
《上海戏剧》2007年第2期32-34,共3页严晓兵 
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
关键词:艺术特色 绍兴 《社戏》 中国 鲁迅 看客 
绍兴乱弹班一代名丑——忆祖父王茂源
《野草》2006年第4期33-35,共3页王振芳 
我的祖父王茂源是绍剧的著名小丑,因谢世甚早,业已消声匿迹,后人知者不多。不料在一九八七年上海艺术研究所为撰写"王茂源条目"(将编入《中国戏曲志》(上海卷)),来信向我索要祖父生前的艺术资料、照片等。遗憾的是在"文革"时期被抄了家...
关键词:艺术研究所 绍兴乱弹 文节 身后萧条 一九 历史资料 九四 我一 知者 中国戏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