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腔艺术

作品数:388被引量:18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费玉平仲立斌张俊宋捷王夔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中国戏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京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张君秋先生的艺术辉煌
《新华文摘》2024年第18期98-100,共3页宋捷 
提到张君秋先生,首先要谈起的一定是他的唱腔艺术。张君秋先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京剧旦行唱腔的巅峰,那一时期有着“无旦不张”的说法。我本无资格论述张先生的唱腔艺术,因为既没有演唱的实践,又没有深入的研究,仅仅是停留在喜爱和崇...
关键词:张君秋 唱腔艺术 张派 旦行 谁之罪 现代戏 京剧 
超越时代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先生的艺术辉煌
《中国京剧》2024年第7期40-45,共6页宋捷 
提到张君秋先生,首先要谈起的一定是他的唱腔艺术。张君秋先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京剧旦行唱腔的巅峰,那一时期有着“无旦不张”的说法。我本无资格论述张先生的唱腔艺术,因为既没有演唱的实践,又没有深入的研究,仅仅是停留在喜爱和崇...
关键词:张君秋 唱腔艺术 旦行 超越时代 京剧 辉煌 
裘盛戎:京剧净行泰斗
《中华英才》2023年第23期28-28,共1页卡咪娜 吕月华 
有道是“千生万旦,一净难求”。足见在京剧舞台上,生旦净丑行当之间长期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的发展现象。然而,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一裘盛戎》的主角裘盛戎,像绝大多数戏曲从业者一样,出身平民,生逢乱世,却以一己之力扭转了传统花脸...
关键词:裘盛戎 生旦净丑 裘派 唱腔艺术 净行 京剧花脸 黄钟大吕 京剧舞台 
何以另辟“奚”径?——奚啸伯唱腔艺术的启示
《中国京剧》2022年第10期43-48,共6页张鹏 
后“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先生(1910—1977),以其“委婉细腻、清新雅致”的唱腔独步菊坛,“洞箫之美”深入人心,赢得了无数听众和内外行后学的青睐和追摹。研究奚啸伯唱腔的源流和发展,探寻奚派唱腔特色形成的过程和轨迹,对于认识京...
关键词:奚啸伯 四大须生 京剧流派 唱腔特色 流派艺术 唱腔艺术 洞箫 委婉细腻 
“细”处品戏:谈京剧《谢瑶环》“花园”中的唱腔艺术
《中国戏剧》2020年第6期73-74,共2页赵澜 
京剧《谢瑶环》是田汉先生1961年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编的新编历史京剧。该剧由中国京剧院杜近芳先生首演,后经几代艺术家搬演,现已成为国家京剧院的代表剧目。《谢瑶环》讲述的是武则天时期,女官谢瑶环奉旨乔装巡按江南,在义士袁行...
关键词:中国京剧院 杜近芳 谢瑶环 碗碗腔 武三思 惩治腐败 来俊臣 女巡按 
京剧唱腔艺术与当代民族声乐的融合被引量:1
《中国京剧》2020年第1期54-57,共4页解本康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人文特质。京剧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为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创作和实践贡献了源头活水。京剧的唱腔元素为声乐创作和实践提供灵感,传统的唱腔与现代的创作技法,扩...
关键词:中国戏曲艺术 京剧唱腔 声乐艺术 表现形式 声乐创作 人文特质 当代民族声乐 创作技法 
从《妹妹花脸》看王玉田的匠心
《中国京剧》2019年第11期80-81,共2页康凯 
《妹妹花脸——翁思虹摹王玉田唱腔》是不久前上海声像出版社出版的音像制品,"妹妹花脸"之名出自翁思虹胞兄翁思再之手。王玉田是前年以99岁高龄故世的花脸名家,退休前在陕西省京剧团工作,他师从李克昌,艺术上属于金少山一脉,晚年把他...
关键词:上海声像出版社 金少山 京剧团 唱腔艺术 花脸 王玉田 乐感 翁思 
程长庚唱腔艺术研究被引量:1
《戏曲艺术》2018年第3期121-127,共7页薛雪 
程长庚作为京剧"前三鼎甲"之一,其唱腔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可谓早期京剧生行的重要代表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于程长庚唱腔的研究都是以清末以来的历史文献资料记载为基础,而忽略了通过其弟子、传人和私淑者所留资料来进行分析的途径。本...
关键词:程长庚 谢宝云 京剧 唱腔艺术 
梅派唱腔艺术研究被引量:3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年第2期1-2,共2页荣蓉 
梅派唱腔艺术是我国京剧界乃至整个戏曲界的"瑰宝",我们一定要对其加以保护和继承。但是它在今天却出现了很多新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够为梅派唱腔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京剧 梅派 梅派唱腔艺术 
京剧老唱片数据研究与存目
《中国京剧》2013年第5期74-76,共3页费玉平 
关于京剧老唱片的起源,说法不一,据专家考证:我国最早的京剧唱片灌制于1896年。现有一张约l896年由BEKA公司灌制生产的单面唱片,由“鑫福班”演唱的《取成都》,可以有力地说明问题。京剧老唱片仅有百年出头的历史,但其历史价值和...
关键词:老唱片 京剧 存目 历史价值 唱腔艺术 历史阶段 A公司 发展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