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

作品数:2226被引量:4218H指数:2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姜心禄郑家国池忠志但尚铭邓良基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18)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成都平原西部土壤全磷的剖面分布及主控因素被引量:7
《资源科学》2018年第7期1397-1406,共10页李珊 李启权 王昌全 蒋欣烨 罗丽婷 方红艳 秦畅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8);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6ZB0048)
掌握土壤性质的剖面分布特征是认识土壤元素分布与迁移的重要前提。基于134个土壤剖面的523个采样数据,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分析了成都平原西部1m深土壤全磷的剖面分布特征,并揭示了成土母质、土壤类型(亚类和土属)和土地利用方...
关键词:全磷 剖面 影响因素 成都平原 
沼肥施用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土壤及作物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4
《生态科学》2018年第1期35-41,共7页宋三多 刘汉军 刘轶豪 刘武 谭渊 董振寰 唐雪 余秀梅 陈强 欧阳平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8);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NZ0044)
为研究沼肥施用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土壤及作物养分、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种不同施肥处理,包括沼肥低量(BL)、沼肥中量(BM)、沼肥高量(BH)、沼氮混施(BN)、氮磷钾肥(NPK)及不施肥(CK)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
关键词:沼肥 稻麦轮作 土壤与作物养分 重金属 
成都平原典型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的生命周期评价被引量:1
《土壤》2016年第2期395-400,共6页高雪松 邓良基 张世熔 徐安琪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8)资助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成都平原典型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探讨了不同农田生产模式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特征。结果表明:"稻–(菌废料)–麦"模式(FR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总CO2当量为1.44×107 g CO2-eq,为3种模式中最小...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 秸秆 利用模式 环境影响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农业废弃物施用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被引量:3
《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第6期96-100,共5页李瀚 邓良基 朱双 周伟 雷伟 刘嘉玮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8)
为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于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2个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量的废弃物施用处理,研究废弃物施用下小麦氮素吸收转运特征。结果表明:与纯化肥相比,稻秆全量还田显著降低小麦生育前期的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显...
关键词:稻杆 猪粪 冬小麦 氮素吸收积累 氮转运 
成都平原菌渣还田下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8
《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第3期295-300,共6页李瀚 邓良基 胡佳 刘田恬 邓欧平 高雪松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8)
为合理利用菌渣,以化肥施氮量为基准,设置1,1.5,2,2.5倍氮量的菌渣还田处理,采用田间定位监测并结合室内分析实验,以期通过研究稻田田面水中氮素和磷素的动态变化探明菌渣还田下面源污染风险。结果表明:与化肥处理相比,菌渣还田处理显...
关键词:菌渣 田面水   
成都平原农业废弃物施用下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1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第3期485-493,共9页李瀚 邓欧平 胡佳 邓良基 张世熔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8)
为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设置不同量的废弃物还田处理,以期通过研究稻田田面水中氮素和磷素的动态变化探明废弃物施用下面源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总氮(TN)、可溶性总氮(DTN)、铵态氮(NH+4-N)以及硝态氮(NO-3-N)在各施肥处理下均表现为先升...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 田面水   动态变化 
基于能值理论的秸秆利用生态足迹评估——以成都平原典型稻麦轮作区为例被引量:18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年第6期722-728,共7页黄春 邓良基 高雪松 张世熔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12BAD14B18)资助
本文采用能值分析与生态足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成都平原典型稻麦轮作区——广汉市和大邑县为例,对研究区各种利用方式的秸秆资源进行能值评估,并采用能值生态足迹方法对区域秸秆利用的人均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关键词:秸秆 能值 生态足迹 稻麦轮作 可持续发展 成都平原 
基于能值方法的成都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研究被引量:1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年第6期729-736,共8页高雪松 邓良基 张世熔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8)资助
本文采用能值分析方法与理论,以成都平原"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循环利用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定位试验与随机抽样调查,对农田生态系统常规施肥生产模式(CF)、秸秆直接还田生产模式(CFS)和食用菌菌废料还田生产模式(按物质...
关键词:“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 秸秆循环利用模式 食用菌废料还田 能值分析 成都平原 
稻麦轮作下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2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第10期2027-2034,共8页邓欧平 谢汀 李燕 邓良基 
国家支撑计划(2012BAD14B18);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11050)
在成都平原区研究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阐明稻麦轮作下不同还田模式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并探索成都平原最佳还田模式,为种植业废弃物的农业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为期1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中,按照秸秆直接还田、食用...
关键词:成都平原 稻麦轮作 秸秆还田 土壤酶活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