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

作品数:245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尹文汉吴建平叶静余悦胡爱萍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池州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南昌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茶博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解码天下禅茶出径山
《茶博览》2024年第2期18-23,共6页沈昱 
余杭区政协主席、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沈昱:“吃茶去”这三个字就是天下禅茶的密码。径山以“三茶”统筹为引领,让天下禅茶走出径山,让天下禅茶赋能径山。
关键词:径山 禅茶 政协主席 余杭区 吃茶去 茶文化研究会 天下 
“吃茶去”与“喫茶去”之异同
《茶博览》2023年第7期56-58,7,共4页舒曼 
但凡从事茶文化之人看到“喫茶去”或“吃茶去”三字,首先想到的就是唐代赵州从谂禅师的“喫茶去”公案。自古以来,有太多高僧大德、文人雅士都喜欢把“喫茶去”,抑或是“吃茶去”这三个字作为座右铭悬挂于禅寮、书房和茶室,以此作为参...
关键词:茶文化 文人雅士 吃茶去 茶室 座右铭 
柿釉茶碗、金属茶碗与其他
《茶博览》2023年第4期79-83,共5页纯道 
茶碗是茶道具中的主要器物,从“吃茶去”开始,寺院和民间最初都是用碗盛茶,与吃饭用的碗通用。随着茶文化的普及,茶器具得到进一步的细分,出现了茶瓯、茶盏、茶杯、捻钵等器形与名称,由此茶碗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瓯”本意是指盆盂一...
关键词:茶文化 茶碗 饮具 吃茶去 茶盏 器形 茶器具 
夹山善会禅师的“这一碗”是什么?
《茶博览》2022年第9期41-45,共5页舒曼 
公元857年前,赵州禅师以三称“吃茶去”享誉天下丛林,使无数学人狂心顿歇,回归当下的真实。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之后,也就在“吃茶去”公案诞生十多年之后,善会禅师则在夹山寺堂前端起一碗茶,接引学人参悟“这一碗是什公”这一...
关键词:咸通 参悟 赵州禅师 吃茶去 夹山寺 唐懿宗 
“且坐吃茶”“吃茶去” 咸启禅语两相宜
《茶博览》2022年第8期75-79,共5页竺济法 
晚唐赵州从谂(778—897)禅师“吃茶去”法语,为著名“赵州公案”,又称“赵州禅”,早已在海内外广为传播。最近发现,稍早于从谂的明州(今宁波)天童寺咸启禅师(?-860后)亦留有法语“吃茶去”,亦作“且坐吃茶”。其中后者,已在包括日本在...
关键词:天童寺 吃茶去 闲来无事 法语 
吃茶去
《茶博览》2016年第10期88-88,共1页潘春华 
唐代赵州(今河北赵县)有一个观音寺,主持从谂禅师,是一位寿星,活到119岁(778—897年),人称"赵州古佛"。他在寺院禅修时,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从谂禅师请教如何参禅。从谂问其中的一个僧人,"曾到此间否?"那个人回答:"...
关键词:吃茶去 从谂 赵州古佛 禅修 河北赵县 不如意 轻尘 诗云 陈彬藩 使人 
听茶古丈——苗寨深处的茶歌史诗
《茶博览》2016年第5期46-47,共2页洪漠如 
在这片土地上,要听懂土家族与苗族千百年来的混声对唱才能感受到古丈茶的人文温度。两种不同的集体性格,在一同缔造古丈茶的秉性。当我们端起茶杯,土家族的豪气爽朗与苗族的细腻婉约是否会在你的喉吻间停驻呢?
关键词:古丈 大湘西 吃茶去 三危山 罗依溪镇 包融 三苗 宋祖英 风貌特征 历史课本 
茶见人心
《茶博览》2015年第10期84-85,共2页杨瑞 
我们常说喝茶让我们感到一种平和与安静,却又何以见得?它看似不产生任何价值,除了口头说说的健康,与似是而非的优雅,剩下的,仿佛如僧侣晨钟暮鼓,洒扫念诵一般“简单”的重复。所以我们说,哪里有这许多时间!然则喝茶,其实更多的是一种...
关键词:吃茶去 开一 如水 熬煮 一杯茶 茶味 深林 承载面 余诚 自我否定 
茶文化,中华文化之一翼被引量:1
《茶博览》2015年第1期22-25,共4页许嘉璐 
过去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提到中国茶,将茶作为了中华文化的符号。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刻理解中华茶文化的重要性,新年伊始,本刊专门刊登了许嘉璐先生关于"中华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一翼"的文稿,与读者分享。宇宙观、价值观...
关键词:中华茶文化 西方哲学研究 从谂 仰山慧寂 吃茶去 新术语 持戒 茶圣 中国医学 儒释道 
拥有是福 自在有窝——雅安福窝茶道馆“吃茶去”
《茶博览》2012年第12期50-53,共4页高富华 
"古人论茶,必首蒙顶。"蒙顶山,人称茶文化圣山,茶祖吴理真在此植茶,蒙顶山成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和茶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关键词:茶道 雅安 自在 茶文化 发祥地 发源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