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

作品数:346被引量:24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红春李娟钱志熙吴夏平孙学堂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遗产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官学大振”与初唐诗歌演进被引量:8
《文学遗产》2013年第2期27-36,共10页吴夏平 
元稹在《杜甫墓系铭》中较早提出律诗的概念,后世多据此认为律诗定型于沈佺期和宋之问,而未深究唐初"官学大振"在诗歌演进中的作用。实际上,官学教育主要通过科举考试,特别是以进士科试诗赋为媒介,与初唐诗歌产生联系。据考证,唐代进士...
关键词:“官学大振” 进士试诗赋诗学教育 学士贡举律诗定型 
初唐诗歌的建设与期待被引量:1
《文学遗产》1996年第5期42-51,共10页余恕诚 
有关初唐诗歌,通常认为由于齐梁诗风久久笼罩诗坛,积重难返,因而使得盛唐诗歌高潮的出现被延宕了百年之久。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研究与导读的重点经常落在宫廷诗苑以外的诗人创作上,因而又似乎四杰、陈子昂居诗坛主导地位,而宫...
关键词:初唐诗歌 期待 盛唐诗歌 诗人创作 宫廷诗 陈子昂 诗坛 诗风 
创作范式的提倡和初盛唐诗的普及──从《李峤百咏》谈起被引量:53
《文学遗产》1995年第6期30-41,共12页葛晓音 
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广布人口,已是众所周知的了。然而比自居易诗更早的初唐诗人李峤的“杂咏”120首,也曾与自居易的新乐府和李翰的“蒙求”一起,在日本被列为平安时代传入的中国三大幼学启蒙书①,这一事实却长期以来一直为中国学...
关键词:盛唐诗 创作范式 李峤 中国学者 初唐诗人 平安时代 自居易 白居易 
关陇文化与贞观诗风
《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56-68,共13页尚定 
从唐代诗歌发展的角度来看,贞观(627—649)时期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古今治文学史者,多将贞观诗风视为南朝绮靡诗风的沿续,这种评价从方法到结论,都存在着简单化的偏颇。本文认为,唐初特殊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贞观诗风具有明显的...
关键词:文化背景 贞观 诗风 诗歌发展 美学思想 初唐诗歌 文学史 简单化 
论初唐前期诗歌
《文学遗产》1989年第B03期29-51,共23页张步云 
一 叙论 所谓初唐前期诗歌是指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至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663)约四十五年间的诗歌。这个下限是依据杨炯的“龙朔初载,文场变体”而划的。上官体形成于此时,上官仪卒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因此这样划分初...
关键词:初唐诗歌 唐前期 唐高宗 唐高祖 上官仪 发展史 杨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