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变

作品数:458被引量:1706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文明浩郝征杨文华黄玉燕陈德树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数据挖掘的明清温病预防及非典型传变证治中芳香药应用规律研究被引量: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年第3期451-457,共7页师小茜 牛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20A20404)-基层宁夏特色中药防治西北地区肺系时疫创新药物的应用基础研究。
目的:探讨芳香药在明清时期温病预防及非典型传变证治中的应用规律,以期提高防治疗效和促进温病理论发展。方法:以明清时期温病学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含有芳香药物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统计报表和数据分...
关键词:芳香药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非典型传变 
《伤寒论》“协热利”概念及阴阳传变法要阐幽被引量:5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年第5期711-712,729,共3页徐静波 裘宗华 叶海勇 
本文基于对伤寒“协热利”相关原文旨意的研究,明确“协热利”的定义为“下利兼有表证的发热”,将“表证发热”的概念拓展为“在表层面的发热”,依据疾病发展规律将其分为卫郁发热、卫郁化热、里热上炎三个层次,并提出新的概念统筹《伤...
关键词:《伤寒论》 协热利 阴阳传变 表证发热 外证 表里同病 
痔病中医诊疗观演变背景下的《黄帝内经》痔病学术思想研究被引量: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年第11期1485-1487,共3页张飞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痔病外治法研究室;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13200)-痔组织内微循环血流变学特征初步研究;东直门医疗管理集团科研资助项目(20111010)-嵌顿痔组织内血管及淋巴管形态学变化初步研究
痔病中医诊疗观最重要的模式变化是“辨病”向“辨病辨证结合”的转变,这种模式变化的确切机制是中医肛肠病学理论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时代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对痔病的论述看,造成痔病诊疗模式转...
关键词:《黄帝内经》  学术思想\研究 系统论\方法论 辨病 辨证 传变 痈疽 
从《伤寒论》太阳病变证条文中的辨治谈中医避误之启发被引量: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年第8期1056-1058,共3页罗莉苹 高远 吴毅锋 陈婷婷 陈凌琦 李灿东 
太阳病已发汗,医家辨证不明,误行吐下温针等法而成变证。医家常由变证症状不变、病机不同致误;不明变证传变,汗下失序致误;此外,药物的煮服法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医的辨证思维,临证中却常被医家忽略而致误。太阳病变证是中医临床误诊...
关键词:太阳病变证 避误 下利 传变 药物煮服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络特征及传变规律研究被引量:9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年第4期525-527,543,共4页李增变 张国胜 张玉霞 杨科朋 纠三伟 
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项目(20150127)-三种检测方法对透析病人经络特征及传变规律的观察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经络特征、体质类型、证候特点及传变规律。方法:采用中医经络检测仪诊断系统于透析前和透析6个月后进行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同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辨证。结果:透析后患者体质以阴...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 血液透析 经络特征 经络检测仪 能量指数 
痹与历节病名考辨被引量: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第1期10-11,14,共3页唐瑛 赵庆 闫颖 王科闯 
探讨痹与历节的字义、病因病机、传变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认为痹的发病重视湿邪,可兼夹风寒等邪气,侵袭肢体,临床以肢体重着、活动受限为主症,常伴有疼痛、不仁、麻等症状,传变是久则损其相合之脏腑。历节发病强调肝肾不足、易生内风...
关键词: 历节 疾病传变 
试析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情进展分期被引量: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年第7期930-931,共2页唐瑛 闫颖 赵庆 
基于中医病机及疾病传变理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情进展分期,对RA的中医疾病传变特点做创新性探索。认为该病属于形体疾病,为脏腑传至形体,其病始于肝血亏虚、生风伤筋,此期关节略有晨僵表现;发病期为肝病及脾,风湿相搏,此期表现...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传变 病机 病情分期 
《仲景伤寒补亡论》的疫病发病理论探讨被引量: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第5期481-481,483,共2页黄玉燕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传染病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2008ZX10005-013);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疗规律与机制研究(200907001-4);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中医疫病发病的理论研究(20110490558)
《仲景伤寒补亡论》在疫病发病理论方面与前人相较多有创新。是书将疫病称为时行,将流行性和气候失和作为判断疫病的标准,论及寒温两类疫病,并强调寒温分治。认为疫病的发病方式既有即发又有经时而发,以及其他季节发病;既有新感又有伏发...
关键词:《仲景伤寒补亡论》 郭雍 疫病 发病 伏发 传变 
不同宿疾罹患老年风温肺热病后传变特点探讨被引量: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年第10期786-787,共2页李国梁 
关键词:宿疾 风温肺热病 
“既病防变”应用于防止温病神昏谵语的探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年第4期8-8,共1页边玉麟 
关键词:神昏 温病 传变 治未病 早期治疗 防止 早期诊断 具体应用 观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