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表层暖水

作品数:6被引量:7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赵进平陈志华曹勇田纪伟袁绍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青岛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海洋与湖沼》《大气科学》《极地研究》《海洋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北极加拿大海盆2003年和2008年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差异分析被引量:3
《极地研究》2012年第1期24-34,共11页钟文理 赵进平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CB951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极环极边界流的结构及其对气候变化贡献的研究"(40631006)资助
主要利用2003年和2008年两次夏季北极科学考察的CTD数据处理了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洋(指200 m以浅)的热含量,定量分析了热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并比较分析了这两年在夏季海冰融化期间热含量的垂向差异变化,以及影响热含量变化的因素,给出了上...
关键词:热含量 淡水含量 次表层暖水 加拿大海盆 海冰消融 太平洋入流 
2008年加拿大海盆次表层暖水的精细结构的研究被引量:6
《海洋学报》2011年第2期11-19,共9页曹勇 赵进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31006;40976111;40876003)
自2004年以来,在加拿大海盆频繁发生的次表层暖水(near surface temperature maximum,NSTM)现象是北极快速变化响应的事实之一。采用2008年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的CTD数据和西北冰洋联合研究计划与美国波弗特环流观测系统计划2008年航...
关键词:加拿大海盆 次表层暖水 精细结构 海冰变化 
北冰洋次表层暖水形成机制的研究被引量:7
《海洋与湖沼》2010年第2期167-174,共8页陈志华 赵进平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40631006号;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70207号;863计划课题资助项目;2007AA09Z122号
分析了北冰洋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水温度结构特征,针对在海冰覆盖区域普遍发生的次表层暖水现象,建立了冰海耦合的一维柱形模式,成功模拟了次表层暖水的垂向结构和形成机制,证明了太阳辐射加热和表层冷却是次表层暖水的成因。通过数值实验...
关键词:次表层暖水 耦合柱模式 太阳辐射 海冰 冰间水道 湍扩散系数 
夏季北冰洋无冰海域次表层暖水结构的形成机理被引量:7
《海洋科学进展》2004年第2期130-137,共8页王翠 赵进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北冰洋多年变化及其机理的综合研究(49876008)
在夏季北冰洋的无冰海域,经常可以观测到次表层暖水现象,即在水深20~50m的范围内发生海水温度的极大值。建立了一个一维的热力学解析模式,用于研究夏季北冰洋次表层暖水的形成机制。模式的计算结果表明,太阳辐射作用是形成次表层暖水...
关键词:北冰洋 次表层暖水 海冰边缘区 温度结构 太阳辐射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暖水的起源——对1997/1998年ENSO事件的分析被引量:49
《大气科学》2003年第2期145-151,共7页巢纪平 袁绍宇 巢清尘 田纪伟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 9980 4 0 90 0第一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99760 0 1共同资助
分析了从 1 955~ 1 999年 45年热带、副热带太平洋地区次表层温度距平资料 ,在分析沿赤道距平极值曲面的深度分布后 ,认为它基本接近气候温跃层的深度分布。由此分析了 1 994~ 1 999年该曲面上温度距平的演变发现 :1 997/ 1 998年ElNi...
关键词:热带太平洋地区 次表层暖水 气候温跃层 厄尔尼诺 1997年 1998年 
西风爆发、次表层暖水东移与厄尔尼诺现象被引量:13
《海洋学报》2003年第1期19-27,共9页陈幸荣 王彰贵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开发资助项目(G199043809).
利用最近20 a的大气海洋资料,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赤道太平洋西风异常以及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5°S~5°N,120°~160°E)和赤道中东太平洋(5°S~5°N,160°E~160°W)西风异常都存在着与厄尔尼诺...
关键词:厄尔尼诺 海温 太平洋 海洋次表层 西风爆发 年际变化 西风爆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