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结构

作品数:45被引量:29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闫冬谭海阳屈国伦孔彦龙赵进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能源与环境》《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大气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广东沿海地区壳-幔温度结构与温泉地热系统成因的地球物理分析
《地质学报》2025年第2期588-601,共14页张健 范艳霞 何雨蓓 姜程浩 褚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编号2021YFA0716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7605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B42020104)联合资助的成果。
广东沿海地区温泉众多,是我国重要的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区。在野外考察基础上,本文利用磁、重、地震方法,计算了该区温泉地热系统的壳幔温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区居里面温度为550℃,莫霍面温度在635~812℃之间,地幔微弱上隆、热背景略...
关键词:广东沿海地区温泉 居里温度 高生热率地层 下地壳高温热液区 成因机制模式 
帕米尔高原岩石圈地幔热-流变特征及其东北缘热结构分析——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地热科考成果之一
《地球物理学报》2025年第1期199-212,共14页张健 孔彦龙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地热项目(2022xjkk13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21YFA0716002)资助。
帕米尔高原是全球研究板块碰撞与盆山耦合过程、板内变形与构造地貌、活动构造与现代地震、壳幔结构与动力学演化等地球科学基本理论问题的重点地区.近年来,帕米尔高原东北缘塔什库尔干河谷一系列中/高温地热田及井口混合水汽温度达144...
关键词:帕米尔高原 地幔流应力场 曲曼地热田 壳幔温度结构 地幔热液活动 
谷露地热田热结构初探及高温异常区预测
《世界核地质科学》2024年第1期105-116,共12页王闻文 巴桑元旦 吴儒杰 
谷露地热田是西藏那曲—尼木地热带上典型的高温地热田。对其地下热结构展开深入研究,并建立准确的温度结构模型,具有重要的实用和科学价值。基于经典电阻率和温度转换经验公式,以钻孔处实测温度值和电阻率值作为估算标准,以电阻率比值...
关键词:谷露地热田 热结构 电阻率 温度结构 高温异常区预测 
基于Rayleigh激光雷达实验观测的中层大气温度反演与重力波事件识别被引量:2
《光学学报》2023年第24期303-313,共11页龚少华 陈伟鹏 杨国韬 过建春 徐寄遥 李发泉 王钰茹 张宇豪 符运良 沈振江 刘汉军 王映品 孙书娟 吴伟 刘俊 吕思琪 程学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64005);海南省科技项目(ZDYF2021GXJS040);海南省高层次人才项目(2019RC202);创新创业榕树基金(S202211658010X);海南省生态文明与陆海统筹发展重点实验室专项;空间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
基于子午工程激光雷达的大气Rayleigh散射实验观测数据,开展了中层(30~65 km)大气温度结构反演计算和大气重力波事件识别的研究工作。在Chanin-Hauchecorne大气温度反演方法的基础上,采用SABER/TIMED、COSMIC卫星测量数据的对照分析方法...
关键词:遥感 激光雷达 中层大气 Rayleigh散射 温度结构 大气重力波 
川滇地区岩石圈温度、化学组分结构研究及对岩石圈减薄过程的认识
《地球物理学报》2023年第12期4987-5004,共18页周万里 单斌 熊熊 肖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30309,4167410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800703);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经费(MSFGPMR2022-6)联合资助。
川滇地区地处中国大陆西南,对其岩石圈结构的研究是认识该地区构造演化过程的基础.由于不同研究方法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导致其所获得的岩石圈结构和可能的构造演化过程仍存在争议.岩石圈温度、化学组分结构是深入认识这些争议性问题的基...
关键词:川滇地区 岩石圈温度结构 岩石圈化学组分结构 岩石圈减薄机制 
西太平洋上层海洋温度结构对台风响应的合成分析被引量:1
《海洋环境科学》2023年第5期788-796,共9页苏翰祥 韩树宗 杨轩 赵亚明 李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101800)。
本文基于COAWST(coupledocean-atmosphere-wavesedimenttransportmodelingsystem,COAWST)模型模拟了2008-2018年发生于西太平洋的90个台风过程,结合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Argo)实测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
关键词:西太平洋 台风 温度 合成分析 
岩石圈结构成像方法的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
《地质科技通报》2022年第5期112-121,共10页单斌 周万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YFC1500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4106)。
近年来,随着观测数据的增加、观测精度的提升、物理化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显著提升,使得人们对岩石圈物理化学性质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介绍了目前关于岩石圈结构成像的相关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并以华南地区4个具有代...
关键词:岩石圈温度结构 岩石圈化学组分结构 多观测概率密度反演 成像方法 
陕西关中盆地地热资源及壳幔温度结构的地球物理分析被引量:11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1年第1期150-163,共14页张健 董淼 王蓓羽 艾依飞 方桂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B42020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6056,U1701245)。
陕西关中盆地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是中国典型的隐伏型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区。为研究关中盆地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理,认识深部热源条件,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分析了该区壳幔温度结构。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居里面平均深度为25.0 km,莫霍面...
关键词:地热资源 地球物理分析 莫霍面 居里面 地壳温度 地震剪切波 流变边界层 上地幔热结构 关中盆地 
多地球物理观测联合反演华南岩石圈温度和化学组分结构被引量:8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1年第1期120-133,共14页单斌 周万里 肖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74106);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YFC1500302)资助。
华南块体位处中国大陆东南,对其深部结构的研究是深入认识中国东部构造及演化的基础.岩石圈的温度和化学组分结构是岩石圈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其的认识主要来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两类研究.由于单一的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学观测资料和方...
关键词:华南地区 岩石圈温度结构 岩石圈化学组分结构 热动力学联合反演 
智利三联点南部扩张洋脊俯冲区域岩石层热结构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地球物理学报》2019年第12期4729-4737,共9页徐佳静 王振山 王少坡 魏东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4115,41474086);中国科学院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KZZD-EW-TZ-19)资助
智利三联点(CTJ)位于纳兹卡板块、南极洲板块与南美板块的交界处,由南极洲—纳兹卡板块之间的智利洋脊俯冲到智利海沟而形成.巴塔哥尼亚板片窗的发展是智利洋脊长期扩张俯冲的结果之一.随着纳兹卡板块的不断东向俯冲,纳兹卡板块范围逐...
关键词:扩张洋脊俯冲 智利三联点 温度结构 板片窗 数值模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