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差额

作品数:57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曾康霖吴军尹继志方显仓丁攀更多>>
相关机构: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西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财经问题研究》《银行家》《现代金融》《江苏商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研究--基于VAR模型
《全国流通经济》2021年第8期156-158,共3页张宛婷 
伴随着我国当下利率市场化,以及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让企业在进行融资的方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因此造成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效率的不断下降。为此,本文主要基于当下对货币政策信贷的传导机制,以及利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这样...
关键词: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 存贷差额 VAR模型 
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被引量:3
《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第4期59-64,共6页尹继志 
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为货币供给超过实体经济的需求。国际收支顺差、储蓄率过高和银行资金运用不充分是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流动性过剩在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推动资产泡沫形成、加大银行信贷风险等方面对宏观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存贷差额 外汇占款 资产泡沫 信贷风险 
我国区域存贷差额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河北金融》2008年第10期33-35,共3页丁攀 刘亦文 陈富节 
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地区存贷款也存在着极大的差距。通过对我国1987-2007年存贷款与经济发展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存款、贷款与GD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存贷差与GDP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各地区的效应是不尽相同...
关键词:存款 贷款 存贷差 经济增长 
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被引量:9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22-33,共12页吴军 
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是基础货币投放规模过大和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变化。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实质是货币市场的超额供给,是引发经济过热的潜在因素;"流动性过剩"并不是"用不了"或"用不出"的微观概念,而是"不应动用"或"不宜...
关键词:银行体系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 存款准备金 存贷差额 基础货币 
流动性过剩问题剖析被引量:2
《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7期763-764,共2页左金保 
"流动性过剩"这一专业的经济术语,已逐渐为人们所熟知,这个术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和经济专家们的研究报告之中。中国经济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如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什么是"流动性过剩"?如何界定"流动性过剩"?...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存贷差额 资产价格泡沫 信贷结构 资本市场 
四川省金融机构“存(贷)差”现象分析被引量:1
《西南金融》2006年第5期41-43,共3页何明生 胡国文 
关键词:金融机构 四川省 现象分析 存贷差额 贷存比 贷款 存款 存差 最高点 人民币 
我国银行存差的实证分析
《银行家》2006年第4期79-82,共4页周向雯 
银行存差,是我国在1979~1983年信贷资金管理制度中,作为控制银行贷款的指标提出的。存款大于贷款是存差,货款大于存款是贷差。当时,存贷差额有“年末差额”和“年中临时差额”。其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我同银行的存款和贷款余额...
关键词:银行存差 实证分析 资金管理制度 银行贷款 存贷差额 贷款余额 计算方法 存款 数额 信贷 
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状况堪忧——来自衡阳市银行业高管人员的问卷调查
《衡阳通讯》2005年第8期56-56,59,共2页徐瑞生 贺子峻 罗安宝 周中林 
到6月30日止,衡阳银行业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51.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3.1亿元,存贷差上升至278亿元,存贷差额首次超过贷款余额,新增存贷比只有34%。四大家国有商业银行除了建设银行新增了4.2亿贷款外,其它三大银行新增贷款之和不到1....
关键词:存贷差额 建设银行 存贷比 银行债权 生态环境状况 数量指标 经济金融环境 银监部门 中小金融机构 问卷调查 
存贷成本约束与货币政策的信用渠道传导弱效被引量: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111-118,共8页方显仓 
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 ,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厌恶和存款偏好特性 ,使银行的贷款供给不足和存款需求过大 ,引起存贷款差额扩大 ,从而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的传导机制不畅。因此 ,应当从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弱化国...
关键词:中国 国有商业银行 信贷资金 管理体制 供求模式 存款成本 贷款风险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降息政策 信用渠道传导 存贷差额 
论银行存款和银行的信贷能力
《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7期45-48,共4页李国疆 
本文以中国经济金融转型发展为背景 ,对中国金融机构“存差”扩大的原因及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并指出了对银行存款存在的误解。本文的结论是 :银行存款是银行提供信用的形式 ,银行“存差”的形成是金融机构资产业务结构调整和储蓄持...
关键词:银行存款 信贷能力 信贷风险 存贷差额 “存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