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褐纹病

作品数:13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靳学慧辛惠普郭红莲吴兴泉郑雯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通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萝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更多>>
相关期刊:《基层农技推广》《新农业》《现代化农业》《农家科技(中旬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豆褐纹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新农业》2023年第12期11-13,共3页汤振彬 
大豆褐纹病也称大豆褐斑病,是东北地区大豆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对大豆叶片造成危害,使叶片提前半个月枯黄脱落,严重影响大豆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大豆严重减产。本文对大豆褐纹病发生规律与有效防治措施进行综述,希望为大豆种植提供一...
关键词:有效防治措施 大豆种植 大豆褐纹病 大豆植株 大豆叶片 生长发育 大豆褐斑病 发生规律及防治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和大豆褐纹病的防治技术
《农家科技(理论版)》2021年第1期78-78,共1页冷玮琪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褐纹病是常见病症之一,对大豆产量、质量均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文章以大豆褐纹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为对象,阐述了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褐纹病的症状,并提出了几种大豆褐纹病、大豆细菌性...
关键词:大豆 细菌性斑点病 褐纹病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和大豆褐纹病的防治技术被引量:1
《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8期76-76,共1页刘民 
大豆是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与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农业生产者种植大豆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土地更肥沃,气候条件更适合大豆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对北方大豆栽培的深入调查表明,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经常发生灰斑病,不仅...
关键词:大豆褐纹病 多角形 小黑点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抗病品种 分生孢子器 初侵染源 药剂防治 
大豆病虫害发生特点
《基层农技推广》2013年第1期29-29,共1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豆根腐病和大豆抱囊线虫病等仍然普遍发生,危害严重,是目前的主要防治对象。有些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病害,现在又有所回升。如大豆灰斑病在20世纪后期基本得到控制,灰斑粒控制在3%以下,近几年又有大面积发生。而以...
关键词:大豆根腐病 主要防治对象 灰斑病 大豆霜霉病 大豆褐纹病 大豆菌核病 田间发病 主栽作物 大豆菟丝子 
大豆褐纹病发生与防治初探被引量:1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年第3期107-107,共1页于军华 
大豆褐纹病是大豆主要病害之一,对大豆的产量影响较大,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均有发生。文章结合生产实际,详细介绍了大豆褐纹病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以期为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褐纹病 防治技术 
大豆褐纹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被引量:1
《现代化农业》2006年第2期12-12,共1页王春荣 张彩芬 殷丽娟 
关键词:大面积防治 褐纹病 大豆 原因 种植面积 价格上涨 黑龙江省 发生面积 栽培管理 气候条件 
大豆褐纹病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
《植物保护学报》2000年第4期307-312,共6页靳学慧 郭红莲 郑雯 辛惠普 
黑龙江省青年自然科技基金(Q94302)
大豆褐纹病(Septoria glycines Hemmi)的初侵染来源以越冬病残体内分生孢子器产生的孢子为主,以种子带菌为辅。在适温条件下,保湿24h以上病菌即可完成侵染。在30℃条件下,潜育期为4d。大豆出苗后,当气象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日最...
关键词:大豆 褐纹病 流行规律 预测预报 模糊数学模型 
大豆褐纹病的发生规律和病害流行结构被引量:1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年第4期7-9,共3页李丹 刘彬 魏少民 靳学慧 
大豆褐纹病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于 6月中旬始见病斑 ,始发病期与当时气象因素有关。病情在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增长较快 ,在 7月下旬至 8月上旬增长较慢 ,8月中旬至 9月初迅速增长 ,9月中旬以后病情逐渐趋于稳定。耕作栽培措施对病害流行...
关键词:大豆 褐纹病 流行规律 流行结构 
大豆褐纹病发病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105-109,共5页郭红莲 辛惠普 
本文研究了大豆褐纹病的发病规律,褐纹病病菌孢子可以以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水孔、气孔等)方式进行侵入。三种方式侵染的机率均等,但孢子的侵入还要受到叶面湿度持续时间和寄主生育时期等因素的限制。对该病害发生...
关键词:大豆褐纹病 发生规律 侵染方式 
大豆褐纹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109-115,共7页吴兴泉 辛惠普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褐纹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在SPYJ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在温度5~30℃,pH30~9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0~25℃,最适pH50~60。在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天冬酰胺的...
关键词:大豆 褐纹病菌 生物学特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