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族主义

作品数:148被引量:16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立旭牟钟鉴曲青山陈坤王德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节选)
《新湘评论》2024年第21期58-59,共2页周恩来 
(一九五七年八月四日)我们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就是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在中国主要是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特别要注意反对大汉族主义。这两种民族主义都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表现。一方面,如果在汉族中还有大汉族主义的错误...
关键词:地方民族主义 民族歧视 民族分裂 大汉族主义 错误 反对 态度 
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摘要被引量:10
《中国民族》2021年第10期I0001-I0001,共1页
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
关键词:讲话摘要 整体利益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地方民族主义 民族意识 大汉族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 
中国疆域诠解视角:从王朝国家到主权国家
《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9期20-22,共3页李大龙 
中国疆域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要以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理论为基础,但仅仅在历代王朝历史语境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叙述体系,往往会受到"民族国家"理论的冲击,不仅被扣上了"大汉族主义"的帽子,而且很难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因此,我们要实现在...
关键词:中国疆域 历代王朝 主权国家 话语体系 大汉族主义 历史语境 形成与发展 
唐朝的成功外交
《浦东开发》2020年第2期60-60,共1页雷俊 
唐朝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最开放的朝代之一,甚至从世界历史角度,唐朝也是当时世界有数的世界领袖。唐朝这一地位的获得,并不像人们想得那样,是靠单纯的武力征服,很大程度上与其极其具有弹性的外交政策密不可分。唐朝是在隋...
关键词:武力征服 外交政策 唐太宗 大汉族主义 唐朝 
出席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彝族代表张冲
《红岩春秋》2019年第9期42-47,共6页卓人政 
冒险举家投延安张冲,彝族,1901年1月生于云南省泸西县。自幼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深有体会,同情劳动人民并敢于反抗黑暗势力。18岁时,被地方豪绅诬告,潜逃到滇黔边界投靠了一个叫张寿廷的山大王。不久,他发现这支队伍纪律松散,盲目抢杀...
关键词:毛泽东 大汉族主义 曾泽生 军政委员会 新政协筹备会 政协会议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两种民族主义”概念辨析被引量:6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30-34,共5页陈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新左派’民族理论研究"(16BMZ007)
反对两种民族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立场,而正确认识"两种民族主义"是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前提。学界和民族工作中对两种民族主义的概念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以致"两种民族主义"的使用处于一种看似清楚实则朦胧的状况。这不仅导致过去反...
关键词:两种民族主义 大汉族主义 地方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意识 
解读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教学考试》2017年第17期20-21,共2页李爱珍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其民族主义思想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他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到1924年新三民主义,其民族主义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各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反映...
关键词:孙中山 民族主义 大汉族主义 满洲贵族 民族平等 帝国主义 五族共和 
论新中国成立后朱德的民族团结思想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27-31,共5页侯发兵 刘娜 王奎 
西华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启动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国际化研究"(13E015);西华师范大学基本科研经费专项资金资助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朱德在民族团结方面形成了重要思想,其中包括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性,强调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两种狭隘民族主义,强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方...
关键词:朱德 民族团结 大汉族主义 地方民族主义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大汉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思潮的超越:民族教育发展取向的“中庸之道”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1-6,共6页金志远 
国家哲社项目"蒙汉双语教育中蒙语授课‘生源萎缩’的文化资本研究"(项目编号:14XMZ107)的阶段性成果
从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直至今日,在内蒙古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政策决策中始终存在着大汉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博弈问题。虽然今天的表现形式比起以往有所变化但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这两种思潮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带来...
关键词:大汉族主义 地方民族主义 民族教育发展取向 
试析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观——以“反对大汉族主义”为研究视角被引量: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7-14,共8页杨洪远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内蒙古民族杂居区发展态势及趋势研究"(项目编号:15BMZ044)阶段性成果;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资源开发嵌入下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族群关系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3YJC850023)阶段性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民族观的核心主张是"各民族一律平等",并且为了真正做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及友好相处,在民族政策实施上着重强调"反对大汉族主义"。从历史效果来看,以这种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政策已经非常有效地根除...
关键词:大汉族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人 民族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