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电影

作品数:230被引量:14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慈祥安燕左亚男伊强朱丽姣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电影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贾法·帕纳西:节制的现实主义大师
《电影文学》2015年第1期86-89,共4页梅云慧 
贾法·帕纳西是伊朗新电影进程中当之无愧的大师级导演,其独特的影像风格和题材内容吸引着大批的观影者。自1995年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后,帕纳西的作品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他凭借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笔调,借用电影这一表现形式,充分...
关键词:贾法·帕纳西 伊朗电影 女性题材 社会现实 
全球化背景下的伊朗电影突围之路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4年第8期15-16,共2页兰育平 
在全球化背景下,伊朗电影导演们面对着非常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电影艺术创作受到许多因素的禁锢。然而,他们为什么能在夹缝中突围,为伊朗电影赢得国际地位及世界声誉,这一直是国际电影圈内外人士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本文从伊朗电影的国...
关键词:全球化 伊朗电影 突围 
“突转”艺术中人性的挣扎——评伊朗电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被引量:4
《电影文学》2012年第23期119-120,共2页黄斐 
今年伊朗电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成功之处在于平淡的故事叙事中蕴涵着张力,即通过"突转"手法的运用,使剧情跌宕起伏,并融入对法律、宗教和人性的思考,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影片主要有三次"突转":...
关键词:“突转”艺术 《别离》 人性分析 
“有限”之中见“无限”——评伊朗电影《小鞋子》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09年第2期61-62,共2页丁颖 
伊朗第三代导演马基德·马基迪出类拔萃的作品《小鞋子》,又译《The children of heaven》,将伊朗电影简洁、朴素的风格推向完美的境界,以接近生活的日常性叙事,聚焦于儿童精神生活和心灵世界的澄澈、纯净与美好。影片既无绚丽多姿...
关键词:《小鞋子》 童心  诗意 梦想 民族寓言 
知识救世的尴尬——浅谈伊朗电影《黑板》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08年第24期113-114,共2页黄茵 
当今,世界电影现象中最为戏剧化的比照发生在好莱坞与伊朗电影之间。作为成熟的电影工业和商业文化的代表,好莱坞的电影以完备的机制和最新科技手段打造着超级影像神话的企图。而伊朗电影恰恰与之相反。不成规模的电影工业与常规技术条...
关键词:黑板 伊朗 知识救世 
解析伊朗电影中的“自我反映”现象
《电影文学》2008年第17期11-13,共3页伊强 
纪录片创作技巧'自我反映'在伊朗导演作品中的频频出现,构成伊朗电影的纪录特色之一,然而离开了纪录片创作的框架,自我反映在伊朗电影人手中得到的是却是别样的使用。《电影万岁》一片是对拍摄本身的自我反映,《谁能带我回家》则将一部...
关键词:自我反映 纪录电影 虚构 真实 
伊朗电影的本土化救赎之路被引量:4
《电影文学》2008年第14期33-34,共2页陈明华 
以马赫德·马基迪以及阿巴斯为代表的伊朗电影人以质朴的影像向世界呈现了伊朗电影的新状态,淡淡的抒情意味中寄予着创作者对本土生存的深沉的爱意,以内敛的表意策略彰显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和跨文化的人文诉求推动伊...
关键词:伊朗电影 文化 本土 
囚禁中的“苹果”——解读伊朗电影《苹果》中的多重“苹果”
《电影文学》2007年第11期13-14,共2页马宁 
《苹果》是伊朗年轻女导演萨米拉·马克马巴夫17岁时导演的“处女作”。这部带有浓烈纪实风格的影片获得了1998年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萨米拉本人亦成为戛纳电影节有史以来获得此殊荣的最年轻的导演。萨米拉·马克马巴夫称得上是...
关键词:苹果 伊朗电影 女性导演 纪实风格 影片 摄影机 处女作 电影节 父亲 两姐妹 
伊朗电影中的人文观念被引量:3
《电影文学》2007年第10期27-28,共2页王明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在美国好莱坞对全球市场的覆盖情况下,伊朗电影高举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旗帜,在视听感官娱乐、玩转高科技中突围而出。本文通过对伊朗电影中的人文观念的解读来彰显伊朗电影的魅力。
关键词:伊朗电影 人文观念 伊斯兰文化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伊朗电影美学观初探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06年第5期12-14,共3页安燕 黄蒙水 
你家中破旧的门,遮住的贫穷很美。——海子或许是对电影司空见惯,使得我们对于它的语言有了一种世故的漠然,我们的感性能力在越来越多的电影面前越来越衰竭,是伊朗电影让我直觉到了这种能力的苏醒。正如劳拉·穆尔维在谈到初次观看《橄...
关键词:伊朗电影 大美 伊朗人 表达 东方美学 本土文化 天地之美 民族性 导演 实践理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