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物拾得制度

作品数:45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蒋慧张小军王陈平张小玲韩秀丽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郑州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商场现代化》《学理论》《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年第1期63-65,共3页黄洁 陈露平 
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涉及道德法律化、权利义务是否一致、遗失物是否完全适用善意取得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拾得遗失物进行界定和对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形成背景进行探索,明确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不仅受苏联民法的影响,还受道德的影响,...
关键词:法定报酬请求权 遗失物拾得制度 善意取得 
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之重构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7年第11期98-100,77,共4页岳强 
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遗失物拾得制度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从我国现行有关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法律规定和相关案例切入,分析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存在:权利人与拾得人权益义务不均衡、遗失物归属之规定落后、拾得人法定报酬请求...
关键词:遗失物 遗失物拾得 制度重构 
权利与义务平衡视角下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思考与完善
《楚天法治》2017年第4期61-62,共2页闻越 
在日常的生活中,遗失物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也会经常遇见一些遗失物的处理问题,虽然我国有拾金不昧的传统但是遗失物的归还率并不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处理遗失物的拾有人与遗失人之间的关系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通过阅读相关的遗失...
关键词:遗失物 拾得人 报酬请求权 拾得人权利 
论遗失物拾得制度的立法评析及制度完善
《兵团党校学报》2015年第5期71-74,共4页石东洋 翟婷 岳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物流转速度增加,遗失物之数额也不再仅限于小额财产。遗失物被拾得之后的归属权问题成为现实社会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物权法较之民法通则对于遗失物拾得制度的规定有一定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系统化。然而...
关键词:遗失物 拾得制度 报酬请求权 制度完善 
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权利本位归属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240-241,共2页李经纬 朱旭 
通过介绍遗失物的概念和特征,探析拾得行为的法律性质和产生的法律效果,针对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在拾得人权利义务方面、遗失物归属方面、必要费用偿还保障方面还存在可以改善的空间和立法余地,提出权利性与义务性规定侧重义务性、可以...
关键词:遗失物 拾得 报酬请求权 留置权 
浅析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及其完善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年第7期228-229,共2页毕亚瑞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被广泛传承并发扬。然而,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我国现有的遗失物拾得制度却过多地强调了拾得人的返还甚至保管义务,而忽视了拾得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具有浓厚的道德法律化倾向,这难免会引发...
关键词:遗失物 拾得人 报酬请求权 道德 
浅析遗失物拾得制度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71-73,共3页张守波 吴越 
2014年度黑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阶段遗失物拾得制度构建对策研究"(RWY201415);黑河学院青年科研拔尖人才资助项目(QR201213)
我国自古就有"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但要求人们付出劳动却不计报酬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难以通行,而且现有的《物权法》在相关问题上的规定存在很多缺陷,这将会导致"路不拾遗",物不能尽其用,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遗失物 遗失物拾得制度 报酬请求权 
遗失物拾得制度的反思与重构被引量: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61-166,共6页王兰 
中国现行遗失物拾得制度构筑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拾金不昧"基石之上,未赋予拾得人法定报酬请求权和附条件的遗失物取得权,具有浓厚的道德法律化倾向。因之主张在新媒体语境下,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完善遗失人发现机制,在赋予拾得人上述权...
关键词:遗失物 发现机制 法定报酬 新媒体 
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法制探索与构建
《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9期37-38,共2页陈文昊 
每一个社会问题的背后都是一项制度的不合理,论文从法理学,经济学,心理学,行政学,管理学等角度针对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遗失物拾得问题的法制构建进行探究,力求探索出更为合理的制度。结果表明遗失物拾得制度在我国目前的实施过程中有...
关键词:遗失物 拾得 制度 构建 
从“物的有用性”出发对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之思考
《大观周刊》2012年第29期48-49,共2页周优育 
近年来,关于遗失物拾得如何处理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我国对于遗失物拾得的处理不仅关系到具体个体之间的利益之争,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民风导向。因此,笔者以为不妨跳出权利主体的思维限制,从“物的有用性”的角度来重新...
关键词:物的有用性 遗失物拾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