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赠案

作品数:55被引量:13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黄伟文田士永张锋朱庆育黄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华章(初中读写)》《商》《吉林工商学院学报》《商业故事》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特留份”制度视角下再识“泸州遗赠案”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潘润全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疆地区民事司法中运用《民法典》习惯条款的规范与实证研究”(22CFX025)。
“泸州遗赠案”的实质在于其所表现出来的多层面的冲突关系,该冲突关系在制度层面、价值层面和利益层面均有体现。正是存在这种由制度引发的冲突关系才使得这一案件复杂化,制度冲突的背后则是价值冲突,而制度冲突和价值冲突则以利益冲...
关键词:特留份 遗赠继承 法定继承 冲突关系 
宪法视角下公序良俗原则的运用逻辑
《法学文摘》2023年第1期86-87,共2页李想 
2001年的“泸州遗赠案”作为中国“公序良俗第一案”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由于具有强烈的个人道德属性,判决公布后激起了学界长时间并且全面的讨论。该案中争议的核心是如何解决公民道德与权利间的冲突,这一冲突是所有涉及违反公序良俗...
关键词:公序良俗原则 《民法典》 《民法总则》 泸州遗赠案 宪法视角 道德属性 公民道德 焦点问题 
论司法裁判立场的价值流变与社会回应
《河北农机》2020年第8期84-86,共3页何伟 
在法教义学视角下",泸州遗赠案"反映了法条主义和后果主义的观点碰撞,缺乏详尽周密的释法说理是判决结果饱受争议的原因之一。在法社会学的视角下,如何抉择法律的确定性与婚姻的道德性是法官面临的价值衡量难题,体现了"社会-司法"的多...
关键词:泸州遗赠案 价值流变 案例指导制度 约束型回应范式 
遗赠纠纷案相关法律问题分析——以L市遗赠案为例
《楚天法治》2019年第6期149-149,共1页邹雨芯 
一、案情经过2001年的L市遗赠案,是我国第一例公序良俗原则与意思自治原则相冲突的案件.该案涉及到公序良俗原则与意思自治原则两个重要的原则,在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发生冲突时,如何正确适用这两个原则,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原则 问题 意思 案件 分析 纠纷案 
公序良俗原则在遗嘱继承中的适用研究——以“泸州遗赠案”为视角被引量:2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99-103,共5页陆丹 
"泸州遗赠案"援引公序良俗原则判决,存在着适用法律规则还是原则、遗赠有效还是无效的双重问题,导致公序良俗和遗赠自由之间存在激烈的法律价值冲突。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既受宪法和法律保护,基于意思自治处分个人财产的权利自然也就有...
关键词:遗赠 继承法 公序良俗原则 必留份 
泸州遗赠案之再探讨——以意思表示构成要素为视角
《山西青年》2018年第7期228-228,共1页刘昶 
2001年的'泸州二奶继承案'引起了整个法律界人士广泛的讨论。对本案最终判决的合理性与适当性,不论是学界还是实务界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意不在于运用传统的法律学方法来论述在本案中直接适用法律原则的弊端。与此相对,本文尝试着...
关键词:意思表示 效果意思 动机 
关于“泸州遗赠案”的几点思考
《山西青年》2018年第7期244-244,共1页张嫣然 蔡旻君 
'泸州遗赠案'判决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虽此案已时隔多年,但本案影响深远,仍值得探讨。基于此,本文在开篇首先简要介绍了案情,之后对影响案件结果的几个焦点问题予以说明,围绕遗赠是否有效、遗赠是否违法公序良俗、本案中是否应...
关键词:遗嘱的有效性 法律原则的冲突 价值衡量 
公序良俗背景下法律原则适用探析——兼评泸州遗赠案
《法制与经济》2018年第3期175-176,182,共3页张皓东 
在有法律规则的前提下,适用法律原则有着严格的条件要求。具体而言,首先,要有法律原则与具体的法律规则相冲突;其次,该法律原则要同时优于法律规则背后的原则和"法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就泸州遗赠案而言,文章认为一审和二审判决书中对直...
关键词:法律原则 法律规则 适用 案例分析 
公序良俗的动态价值与静态确认——以“泸州遗赠案”为例
《法制与经济》2017年第7期166-168,共3页王伟 
公序良俗原则是现代民法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法学方法论的应用为主线,剖析了公序良俗作为在司法三段论大前提下的逻辑顺序及价值。公序良俗的最大价值是动态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为解决公序良俗动态性价值的弊端,文章以个案分析为...
关键词:公序良俗 动态性 类型化处理 
浅析泸州遗赠案
《商业故事》2017年第14期141-141,共1页胡甜心 
曾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泸州遗赠案”,以法官的判决“遗嘱虽然是真实的,但它违背了公序良俗,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而结束。似乎道德胜利了,公理实现了。可是这份判决书真的得出了最好的结论吗?对此,我发表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遗嘱继承 法律适用 继承纠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