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攀

作品数:8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印边界锡金清末安全观安全防御体系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军事更多>>
发文期刊:《青海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学》《边界与海洋研究》《国际安全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内政与外交的努力和困境:1936年国民政府护送九世班禅返藏及与英国交涉研究
《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159-173,共15页张永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重点学科“中国边疆安全学”(批准号:DF2023D06)阶段性成果。
1936年是九世班禅期望从青海返回西藏的末期阶段,西藏噶厦与民众会议等在亲英分子的支持下,反对热振活佛倾向中央,向中央屡次发难,力抗护送班禅的仪仗队进藏,并将之理解为国民政府对西藏的军事行动。这一年英国驻华大使馆也针对国民政...
关键词:九世班禅 西藏 国民政府 蒙藏委员会 
从甲冈到干坝:1902年前后清朝驻藏官员的边务交涉活动研究
《青海民族研究》2023年第3期160-169,共10页张永攀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藏哲边界研究”(批准号:18BZS072)阶段性成果。
“甲冈事件”引发了中英界务争执,驻藏大臣裕钢在从始到终的界务交涉中,持以软弱、敷衍的姿态,企图以拖延来化解危机。而亚东关税务司巴尔的身份虽为中方雇员,负责中英之间的界务磋商联络,但均为谋取私利。英员荣赫鹏、惠德等人以武装手...
关键词:中英 锡金 驻藏大臣 哲孟雄 中印边界 
论清末西藏治边筹边方略及其近代转型
《中国藏学》2022年第3期35-49,210-211,共17页张永攀 
乾隆朝廓尔喀战争开始后,清廷开始重视西藏边防建设。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入侵西藏,清末西藏边防面临新的转型。同时,清末有关西藏边防的思想也从传统走向近代化。清朝西藏治边过程中存在复杂因素,各种因素此消彼长,导致治边、筹边...
关键词:清末 西藏 边防 转型 
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论中国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流变与转型被引量:11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59-81,154,155,共25页张永攀 
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发展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历朝历代均有不同的特征。当下探讨“国家安全”,应注意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的联系和区别,古代“国家安全观”可以体现在历代王朝对君王贤能、仁义、礼法、政治制度、民本思想的评议上。中...
关键词:国家安全 安全观 边疆 民本思想 中国古代国家安全防御体系 
“藏哲边界”争议与近代中印边界锡金段划定被引量:3
《边界与海洋研究》2017年第5期35-47,共13页张永攀 
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逐渐开始侵吞锡金,通过租借大吉岭,逐步将势力渗透入喜马拉雅山地区,而后以此为跳板,向今中印边界锡金段附近迈进。清朝与西藏地方抵制了英属印度对"藏哲边界"的武装入侵,但终究于1890年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关键词:中印边界 哲孟雄 锡金 西藏 
从帕里到噶伦堡:清末西藏亚东关初建与近代西藏关贸肇始被引量:3
《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3期178-184,共7页张永攀 
亚东关从1894年设关通商后,戴乐尔成为首任税务司,其在亚东关贸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卓木人"基本垄断了从帕里到噶伦堡的商贸之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亚东开关起初,商贸量极少,关贸凋敝。亚东关初建至今已百年有余,其名称被...
关键词:西藏 印度 亚东 “一带一路” 
国家-边疆治理视野下的“文化援藏”与西藏文化发展
《中国边疆学》2016年第2期133-147,共15页张永攀 
“援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支撑国家边疆治理的重要方针与政策。“文化援藏”是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在多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注重西藏的文化建设,90年代中期“文化援藏”概念形成。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市“文化援藏...
关键词:西藏 文化援藏 边疆治理 
英印以色拉(Sela)为界的“麦克马洪线”变更计划及政策分歧
《中国边疆学》2013年第1期196-218,共23页张永攀 
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6CZS016)《近代中国西南边疆纷争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以中印边界东段为中心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认为, 对英印政府来说, “麦克马洪线” 是根据 “分水岭” 原则勘定的一条 “定制” 边界, 似乎是已经约定不变、 “合理” “完美无缺” 的一条 “界线”. 但事实上, 所谓 “麦克马洪线”, 是英国出于侵略利益、 自身情况, 根据...
关键词:英国 印度 中印边界 “麦克马洪线” 西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