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治纲

作品数:146被引量:837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小说创作余华虚构写作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争鸣》《探索与争鸣》《青年文学》《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挑战与突围——论中国新世纪非虚构写作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5年第1期27-35,共9页洪治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新世纪非虚构写作研究”(项目编号:22AZW019)阶段性成果。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非虚构写作可谓异军突起,备受关注。它既迥异于传统的虚构类写作,又不同于惯常的报告文学,全程融入了创作主体极为丰富的个人感受与思考,且以可证伪的方式,呈现了诸多耐人寻味的重要事实,并为人们展示了文学创作的各种...
关键词:叙事文学 个人感受 审美接受 叙事方法 新世纪 叙事内容 报告文学 变革性 
批评视域中的中国21世纪文学——洪治纲教授访谈录
《当代文坛》2024年第6期26-35,共10页洪治纲 曹霞 
一虚构写作:不少长篇小说的思想穿透力偏弱曹霞:洪老师好!很高兴有机会和老师做一个访谈,那我们就从老师最近关注较多的长篇小说这一文体谈起吧。洪治纲:21世纪以来,在虚构性写作中,长篇小说的出版数量一直挺可观。有些作家始终保持两...
关键词:虚构性 洪治纲 出版数量 穿透力 虚构写作 访谈录 老师 
论小说叙事中的“背景”
《长江文艺》2024年第20期152-160,1,共10页洪治纲 
作为中外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小说从古老的故事一路蜕变而来,已经变得极为复杂,形态各异,花样迭出,规矩难觅,法则难求。带着本质主义的思维,人们总是希望找到一些具有评判标准的通用律则,但常常又会发现,仍有大量优秀的小说处在各...
关键词:小说叙事 现代文学史 本质主义 评判标准 
功绩主体与自由主体的双重困境——论格非长篇小说《登春台》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8期153-168,共16页洪治纲 
格非的长篇小说《登春台》是一部直面功绩社会、质询功绩主体的反思之作。一方面,它展现了功绩社会与消费主义之间的互动互构,揭示了现代社会日益加剧的不确定性和无限性;另一方面,它又生动演绎了功绩主体对自由主体的残酷剥削,以及这...
关键词:功绩主体 自由主体 不确定性 他者 避世 感伤 
论小说叙事中的“背景”被引量:1
《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4期14-21,共8页洪治纲 
作为中外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小说从古老的故事一路蜕变而来,已经变得极为复杂,形态各异,花样迭出,规矩难觅,法则难求。带着本质主义的思维,人们总是希望找到一些具有评判标准的通用律则,但常常又会发现,仍有大量优秀的小说处在各...
关键词:小说叙事 现代文学史 本质主义 不确定性 评判标准 开放性 可塑性 文体 
余华小说研究中三个待解的问题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91-93,共3页洪治纲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余华的创作就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我曾对余华研究的国内成果及其相关情况,进行过长时间的跟踪和梳理,发现余华研究始终处于数量与质量的不平衡状态之下。余华研究中其实还存在着颇多待解的深层问题,本文仅选...
关键词:余华小说 不平衡状态 自我形象 九十年代 深层问题 数量与质量 深度解析 荒诞 
论非虚构写作中的“理真”被引量:5
《浙江社会科学》2023年第10期118-126,158,共10页洪治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新世纪非虚构写作研究”(22AZW019)阶段性成果。
在践行“求真行动”的过程中,新世纪以来的非虚构写作一直追求“事真”、“情真”和“理真”的有机统一,尤其是在传达“理真”的叙事策略上,表现得尤为灵活和复杂。它常常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由作者充当叙事的组织者、调控者和事件的“见...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 理真 见证人 当事人 材料征引 
余华小说研究中三个待解的问题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9期137-146,共10页洪治纲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余华的创作就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从编撰《余华研究资料》,到后来修订《余华评传》,我曾对余华研究的国内成果及其相关情况,进行过长时间的跟踪和梳理,发现余华研究始终处于数量与质量的不平衡状态之下。每...
关键词:余华小说 不平衡状态 深层次研究 九十年代 数量与质量 原创性 有效推进 优秀成果 
余华小说研究中三个待解的问题
《新华文摘》2023年第18期89-92,共4页洪治纲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余华的创作就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从编撰《余华研究资料》到后来修订《余华评传》,我曾对余华研究的国内成果及其相关情况,进行过长时间的跟踪和梳理,发现余华研究始终处于数量与质量的不平衡状态之下。每年发表...
关键词:语言实验 主观真实 先锋小说 余华小说 不平衡状态 语言转换 深层次研究 关联问题 
个体病痛与现实问题的双重聚焦——论李兰妮的非虚构写作
《南方文坛》2023年第4期145-150,共6页洪治纲 蒋柳凝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新世纪非虚构写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2AZW019。
在21世纪以来的非虚构写作中,有关现实生活的作品,绝大多数都聚焦于某些重要的现实问题。譬如梁鸿的“梁庄系列”、黄灯的《大地上的亲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对于农民和农村的关注,罗伟章的《凉山叙事》、李约热的《李作家和...
关键词:现实生活 李兰妮 双重聚焦 非虚构写作 梁鸿 乡村图景 李约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