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

作品数:11被引量:4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博物馆更多>>
发文主题:饲养农业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奶制品奶畜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农村农业农民》《中国政协》《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农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芒种: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中国政协》2023年第11期94-95,共2页张苏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鵙鸟往来声。唐朝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描绘了芒种节气的物候现象。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通常在每年6月5至7日,太阳黄经到达75°进入芒种节气。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物候现象 芒种 唐朝诗人 
“伟大的革命运动”:20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知青与农村科学实验
《古今农业》2017年第2期15-24,36,共11页西格丽德.施迈茨 张苏 
本文主要叙述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上山下乡和回乡的知识青年开展的农村科学实验运动的情况。本文引用和参阅了大量"文革"期间农村科学实验运动的文献史料以及作者本人多次在中国农村进行的人事访谈和现地考察获得的珍贵资料。史料的...
关键词:“文革”期间 上山下乡知青 回乡知青 农村科学实验 
边疆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被引量:5
《中国农史》2017年第1期129-135,共7页张苏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基金2015年度青年项目(ZNB2016-Q06)
本文将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与丝绸之路联系起来,旨在揭示古代丝绸之路与农业文化传播的关系。本文重点对草原丝路的远古农业交流、西南丝路的茶马古道、沙漠丝路的农业交流、海上丝路的农业物种传播以及丝绸之路上的农业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 农业文化遗产 一带一路 
二十四节气起源地的遗产保护现状与思考被引量:11
《古今农业》2016年第2期101-109,共9页张苏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在春秋秦汉时期形成于中原地区,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先后传入周边国家,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3月,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二十四节气列入...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传承 保护 调研报告 
节气与农业:不知四时,失国之基
《农村农业农民》2015年第9期59-60,共2页张苏 曹幸穗 
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因此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把“不违农时”列为农业生产的首要大事。不仅如此,不知四时,失国之基,就连国家政治生活、封建帝王执政,也都要依时而动,这样才能证明...
关键词:原始农业 节气 生产力水平 农业生产 中华民族 合法性 农时 
解放初期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概述被引量:1
《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第8期1-6,共6页张苏 吕珊雁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托课题"中国奶业发展史研究"(Z 200829)
随着中国奶业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发展,对奶业发展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研究利用各地档案馆保存的奶业档案资料,深入分析了解放初期中国推行的奶业政策措施对奶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了当时推行的干部薪酬供给制对奶牛养殖...
关键词:解放初期 奶业发展 政策措施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简论被引量:12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67-70,共4页曹幸穗 张苏 
农业文化遗产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业基础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政府和相关学术机构积极参加国际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文化遗产...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 新农村建设 保护 开发 进展 策略 中国 
中国近代奶牛传入与引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第5期1-4,共4页张苏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托课题"中国奶业发展史研究"(Z200829)
对近代以来,被带到中国大陆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奶牛品种进行了研究探讨。笔者指出了近代奶牛通过被殖民地当局传入、中国企业从国外购买2种途经进入中国。结果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奶牛种质来源和品系之间的血缘关系,归纳了中国奶牛...
关键词:近代 奶牛 传入 引进 
中国历史上的奶畜饲养与奶制品被引量:7
《中国乳业》2009年第11期80-84,共5页曹幸穗 张苏 
中国是世界最早驯化饲养牛马羊等奶畜的国家之一,新石器晚期即产生了原始畜牧业。到夏商春秋时代,已经出现畜牧业管理机构,有了最早的“国家畜牧局”和“国家兽医师”的职官建制。
关键词:中国历史 奶畜 奶制品 饲养 管理机构 畜牧业 新石器 兽医师 
日本占领时期的台湾乳畜饲养与乳品生产被引量:2
《古今农业》2009年第3期79-87,共9页曹幸穗 张苏 
农业部专项研究课题<中国奶业史>之阶段性成果
台湾近代开埠通商之前,本地居民(包括原住民及从大陆来的移民)基本没有饮食奶制品的习俗。1860年《天津条约》签订后,台湾北部的淡水、鸡笼(今基隆)成为通商贸易港。台北、基隆、淡水等地,开始少量饲养本土黄牛来挤奶,提供给来台西洋人...
关键词:台湾地区 奶牛饲养 乳品生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