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波

作品数:10被引量:1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永城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辛弃疾悲愁闲愁尘埃落定《尘埃落定》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就业》《绥化学院学报》《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学生创业模式现状及对策探讨
《中国就业》2021年第4期42-43,共2页方波 
河南省2019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县域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服务于地方小学之育才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YZD-056。
据教育部统计,2021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909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在就业岗位僧多粥少情势下,许多大学生迫于生计会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涵盖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行为过程。大学生创业模式,是大学生为达成其创业目标而...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指导 自主创业 创业精神 就业岗位 创业目标 有利因素 市场竞争 
略论岳飞诗作特色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年第10期94-96,共3页方波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一生尽忠报国。其诗作伴随其戎马生涯,选材多为出征言志,主题多抒爱国忧民情怀,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诗歌风格豪放大气。诗篇于自然质朴的博大境界中展现了一位爱国武将的崇高人格。
关键词:岳飞 诗作 特色 
略谈莫言小说《蛙》之三重意蕴被引量:1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08X期23-24,共2页方波 
莫言小说《蛙》把一桩桩山东高密东北乡寻常计生"土事"升华为了一幕幕令人耳目一新之"传奇"。作家进而以深沉忧思使作品在文学及哲学层面呈现出较深的意蕴层次。一、表层意蕴:对生命本源的尊崇莫言是当代著名乡土"寻根文学"作家。其长...
关键词:莫言小说 三重 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本叙事 “寻根文学” 灰阑记 互文关系 国民劣根性 人类命运 化景 
略论当代藏族长篇小说中的色空观念被引量: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98-103,共6页方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彝族阿细人仪式的生产性保护研究"(12XMZ036)
藏传佛教深深影响着藏族作家的创作,使其作品所反映的世界常常是精神决定物质的不同于常态文学的幻与真之世界。由于深受全民族信教氛围的影响,当代藏族作家在自己的史诗级小说中,都不同程度地复述佛教教义所确定之真与幻,体现出对天国...
关键词:当代藏族长篇小说 藏传佛教 天国真境 现世幻境 
略论稼轩农村情结被引量:1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17-118,共2页方波 
辛弃疾入仕后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指导来发展传统重农思想并进行营农实践。他又曾两度被罢闲居农村,把乡村作为独特生命体验的世外桃源,以农村词赞美农人劳动、田园风光,抒写乡村生活,从而表现出深郁农村情感。
关键词:辛弃疾 农村情结 
小情怀与大境界——“济南二安”婉约词创作特色比较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83-89,共7页方波 
"济南二安"(李易安和辛幼安)婉约词创作在题材选择、形象塑造、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有同有异,而以异为主。性别的不同以及生活经历和环境的差异,使他们的婉约词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貌。易安作词选材较窄,然却笔致细腻、形象生动,词...
关键词:李清照 辛弃疾 婉约词 题材 手法 风格 
原始思维及原型再生——解读当代民族史诗小说的(原始)神话特征被引量: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376-380,共5页方波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综合表现,对现代社会文明特别是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有重要影响。中国当代民族史诗小说在真诚叙述本族故事、风土人情时,作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原始思维,其所塑造的人物、描绘的场景往往隐隐地指向了原...
关键词:当代 民族史诗小说 民族作家 原始思维 原型 
以奔放之笔写盛衰之情——解析阿来《尘埃落定》之文势构建被引量:2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352-355,共4页方波 
《尘埃落定》不仅展示了康巴藏族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暗示了转型期人类社会的变迁。藏族作家阿来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大胆构筑起一个权力"寓言性"的故事,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关键词:尘埃落定 奔放 气势 
从《秋兴八首》看杜甫后期创作的非惯性思维被引量:1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144-145,共2页方波 唐碧珍 
惯性思维常诱使人们沿着既定的思维模式一路创作下去,其结果必然是没有自己的创作个性。杜甫为实现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誓言,在《秋兴八首》中打破了人们一贯的思维模式,充分彰显了自己的创作个性。
关键词:杜甫 《秋兴八首》 诗歌创作 惯性思维 
从“闺思闲愁”到“苦寂悲愁”——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研究被引量:11
《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66-69,共4页方波 唐碧珍 
赵明诚"天台之遇"[1]后,李清照的词风与前期迥然不同,从前期幸福甜蜜的"闺思闲愁"发展到后期孤独凄苦的"苦寂悲愁"。爱情、婚姻、社会变故等因素对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李清照 前后期词风 变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