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叙事

作品数:282被引量:39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许德金李永东朱丽丽蓝勇李然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湘黔边侗琵琶“嘎经”的音乐文本叙事与文化认同研究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5年第1期143-152,156,共11页段韫慧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冷门绝学项目“湘黔边侗琵琶歌的音乐叙事研究”(23YBL002)。
“嘎经”属于侗琵琶歌的一种表演形式,它通过讲经与弹唱两种表演形式的交替,完整地演绎了故事文本,其文本的叙事逻辑主要在于三点:第一,故事中的“我”以及有着固定表演位置的开头歌中的“我”代表了“嘎经”音乐表演中叙事者的身份出现...
关键词:侗族 嘎经 音乐叙事 文化认同 
范小青《不易堂》老屋叙事美学探微
《当代文坛》2024年第6期133-138,共6页王文胜 
《不易堂》是范小青完成非虚构作品《家在古城》之后重返虚构的一次肆意放飞。小说文本中镶嵌了诸多文类的文本:附录、书信、日记、回忆录、评弹弹词文本、微信文本等等。范小青以丰富的跨文本叙事,建构出了苏州言桥巷7号这个亦真亦幻...
关键词:《不易堂》 范小青 “老屋叙事” 跨文本叙事 
语言赐予型神话对神圣叙事场域的文化构筑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李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各民族灾难与救世类型神话研究”(20CZW060)。
语言是人类文化和文明事项的重要标志。在语言起源神话中,赐予型神话所占比例最高,也用独特的形式赋予了语言以神圣性。在多数语言起源神话中,语言源自于神灵恩赐的观念仍占据主流,它构成了神圣叙事场域的核心观念。同时在先民的认知观...
关键词:语言源起 文化起源 文本叙事 神圣性 
文本叙事的隐喻之路——论蒋杏中篇小说集《清莲图》之艺术表现
《长江文艺评论》2024年第5期103-109,共7页桑大鹏 柯铃铃 
比喻,作为语言的修辞技术,学界总结有十余种。本文略提数种: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回环比喻等等。今单说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技术,在语言表达式中本体、喻词、喻体都出现:你(本体)是(喻词)灯塔(喻体)。喻词是“是”“成为”“正如”等...
关键词:语言表达式 喻词 喻体 明喻 博喻 暗喻 借喻 回环 
道巫分野论:道教史文本叙事与道巫名实的构建
《世界宗教文化》2024年第5期1-7,100,共8页刘平 刘润雨 
道教的产生以及原始道教发展至魏晋神仙道教,这一过程与巫或巫鬼有着密切关系。道与巫源同流分、体用互借是客观事实。有关道教与道教史的研究如今日趋成熟,但有关巫文化的研究与道巫关系的研究则显得单薄而杂乱。几个被学界一直关注的...
关键词:道教 巫文化 道巫关系 话语权力 历史书写 
从凉山彝族音乐歌词文本叙事透视凉山彝族现代性转型研究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43-50,共8页邱金华 
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2022年度一般规划项目“乡村振兴视阈下凉山彝族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文化适应研究”,项目编号:YZWH2235。
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彝族经历了两个阶段的现代性转型。这种社会转型在凉山彝族音乐歌词文本叙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即仪式性集体展演向个体化情感表达转型、内敛的情感表达向热烈的爱情追求转向、集体主义向个体化自我发展转型。歌词文本...
关键词:凉山彝族音乐 现代性 社会转型 歌词文本叙事 
基于文本叙事的“中国哲学”探索——明治学界“中国哲学史”讲述范式的确立
《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5期92-98,128,共8页林美茂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从‘哲学’的接受到‘中国哲学’的诞生”(项目编号:20XNL020)持续资助“关于明治学界‘中国哲学史’建构范式及其演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在明治日本,关于“中国哲学史”讲述范式自内田周平等开始,从井上哲次郎所采用中西哲学的“比较阐述”方法,转向立足于先秦诸子的“文本叙事”的建构路径,成为此后学界中国传统学术近代话语转换的主流范式,随着松本文三郎、远藤隆吉《...
关键词:明治日本 中国哲学史 文本叙事 哲学与思想 
基于文本符号和文本叙事的国家形象建构——以纪录片《中国》为例
《中国报业》2024年第14期142-143,共2页沈淦润 徐雄庆 
历史纪录片《中国》应用文本符号塑造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采用全知视角结合内视角的叙事策略,在客观论述中展现思想情感。基于文本符号和文本虚实,在深化受众理解的基础上,拓宽传播广度,为国内同类纪录片创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中国》 文本符号 文本叙事 国家形象 
南京大屠杀历史创伤的影像化叙事分析
《视听界》2024年第3期117-118,共2页谢佳璇 董馨怡 彭炜琳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无数战争暴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集中的暴行。本文通过对以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为主题的电影作品的研究,论述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像化表达手法,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叙述这一历史创伤事件。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 影像文本叙事 电影改编 
北路梆子传统剧目文本叙事伦理研究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6期45-49,共5页宫文华 魏怡 
2019年度山西大同大学博士基金启动项目“文化产业与山西戏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B28);2020年度大同市软科学项目“大同市戏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20161);山西省研究生创新项目“新媒介视域下大同地方戏曲发展研究”(22CX3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叙事伦理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艺批评方法,主张把“叙事”与“伦理”相结合进行文学价值的研究。叙事伦理主要包括故事伦理与叙述伦理。北路梆子作为诞生于民间的山西地方戏曲,其传统剧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运用叙事伦...
关键词:叙事伦理 北路梆子 地方戏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