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

作品数:6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唐代旅游生活文学创作知识分子互动作用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江淮文史》《诗刊》《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淮河北去炊烟少——从淮河文化内涵说起
《江淮文史》2022年第6期91-100,共10页李琳琦 李松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从芍陂到淠史杭:晚清以来江淮地区的水利兴废与社会变迁”(AHSKY2017D94)阶段性成果
大江大河,是孕育文明的摇篮。在中国众多的河流中,淮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杰出的文化贡献,闪耀于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的淮河文化,历史上不仅人才辈出,在思想文化上启蒙着华夏文明,更因“禹会涂山”的标志性事件,奠定...
关键词:淮河文化 华夏文明 多元一体格局 标志性事件 地理区位 中华文明 政治文明 淮河流域 
御水护城:明清时期寿州城市水患及其社会应对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53-63,共11页李松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从芍陂到淠史杭:晚清以来江淮地区的水利兴废与社会变迁(AHSKY2017D9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地理视野下的芍陂水资源环境变迁与区域社会研究(18BZS164)。
明清时期,滨处淮河岸边的寿州城时常遭遇水患。“水决城”“雨水坏城”“大水薄城”“水灌城”是寿州城市水患的主要表现形式。频繁的水患使寿州城墙等物态承载体时遭损毁,人畜受到威胁,民众心理亦遭受巨大冲击,寿州城社会经济发展因之...
关键词:明清时期 寿州城 水患 社会应对 
芍陂水利碑刻初探被引量:3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14-21,共8页李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地理视野下的芍陂水资源环境变迁与区域社会研究”(18BZS164);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从芍陂到淠史杭:晚清以来江淮地区的水利兴废与社会变迁”(AHSKY2017D94)
作为淮河流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以其古老而持久的灌溉效益为世人所瞩目-而与之相关的水利碑刻作为芍陂水利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不仅记述了芍陂水事活动的因果流变,而且涉及芍陂历史地理环境、工程沿革、治理情状、基本面貌、水利规...
关键词:芍陂 碑刻 水利 
唐代知识分子的旅游生活被引量:1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12-114,共3页李松 
唐代知识分子是闳放、开朗的大唐气象的主要创造者,他们的旅游生活在当时盛极一时,本文拟就旅游在知识分子中兴起的原因,知识分子旅游生活的表现形式,以及他们的旅游活动对唐代社会的影响作一探讨,以冀深化对唐代旅游现象的认识。
关键词:唐代 知识分子 旅游生活 文学创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淮南地区经济开发初探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53-57,共5页李松 
安徽省社科规划办资助项目 (AHSK0 1-0 2D0 2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淮南地区经济在政治纷争的大背景下迂回曲折的向前发展着。这一地区的农田水利、工商城市、水运交通都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农田水利的发展使淮南地区逐步走向了农业的集约化 (传统型 )生产道路 ,摆脱了粗放的生...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淮南地区 经济开发 
暖雪(外二首)
《诗刊》1987年第8期26-27,共2页李松 
关键词:姿式 又香 镜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