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德祥

作品数:14被引量:2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主题:乙酰乙酸乙酯电化学合成丙二腈非水溶剂更多>>
发文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发文期刊:《新课程学习(下)》《教育与职业》《应用化学》《无机盐工业》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被引量:2
《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30期147-148,共2页孙凤琴 汤德祥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培养和训练学生如何成为合格基础教育化学师资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学化学教学质量。鉴于本课程的重要作用,从构建课程群,加强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无缝对接;实施"认知—体验—实践"三层次教...
关键词:新课改 理念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改革 
薁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的探讨
《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9期34-34,36,共2页汤德祥 
利用共振论、EHMO法、最高占有轨道法以及自然键轨道分析法,对薁分子亲电取代反应各位点的活性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共振论 σ-络合物 最高占有轨道 
Cu(Ⅰ)与乙酰乙酸乙酯、丙二腈及dppe配合物的电化学合成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3期35-37,共3页汤德祥 
用牺牲金属阳极的电化学方法合成了3种新的一价铜配合物Cu(Ⅰ)(dppe)(CH(CN)2),Cu(Ⅰ)(dppe)(CH3COCHCOOEt)及Cu(Ⅰ)(CH(CN)2).(CH3CN)。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测试及表征,分析了配合物的结构对配体的红外光谱...
关键词:非水溶剂 铜配合物 电化学合成 
浅谈有机合成反应中的保护技术
《科技信息》2011年第3期62-62,共1页汤德祥 
分析了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合成中的保护技术,研究了苯环上反应位点的保护方法、羰基的保护方法、醇羟基及酚羟基的保护方法、氨基的保护方法,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羰基保护 羟基保护 氨基保护 苯环位点保护 
铜精矿浸出脱镍及浸出液脱铜新工艺研究被引量:1
《无机盐工业》2010年第3期54-56,共3页卢国俭 李人宇 孙德成 朱来东 汤德祥 
通过实验确定了铜精矿氯化浸镍和浸出液脱铜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重点研究了采用镍精矿脱除浸出液中的铜及如何通过提高镍精矿的活性来提高镍的回收率等问题,提出了加入多硫复合剂活化镍精矿除铜的方法。工艺简单、经济实用,浸出...
关键词:铜精矿 浸出脱镍 浸出液脱铜 镍精矿 
炔醇类缓蚀剂的合成方法
《科技信息》2009年第1期46-47,共2页汤德祥 
炔醇是一种重要的缓蚀剂,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可观的市场价值,本文就炔醇内缓蚀剂工业上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条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炔醇 缓蚀性 合成方法 
镁/碳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及放氢相转化率研究被引量:1
《材料导报》2009年第2期28-30,共3页卢国俭 汤德祥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2005-383)
引入微晶碳与Mg、Ni等金属复合,制备了70Mg30C4Ni复合储氢材料,其储氢密度在4.56%(质量分数)以上,放氢量为4.50%(质量分数),放氢时间为8min。260℃恒温放氢在65min内可释放出77%的氢气,说明Ni对镁碳复合储氢材料放氢性能具有较好的催化...
关键词: 微晶碳 储氢密度 放氢量 
关于锌与硫酸反应速度的实验研究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86-88,共3页汤德祥 
根据理想气体定律,设计一锌与硫酸反应的封闭实验体系,通过测定体系(单位时间内体系)压出液体速度的快慢,验证了在原电池状态下锌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非原电池状态下反应速度快的结论,实验效果较为明显,并分析了反应温度、浓度、锌片和...
关键词:原电池 反应速度  硫酸 
CO_2稳定性与π键结构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大学化学》2004年第2期49-52,共4页汤德祥 
根据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 ,对CO2 分子π分子轨道进行组建 ,并获得相应的轨道能级。通过对CO2 分子中组态 2π4 3、(π53和π33)及 2π22 的能量上的稳定性、对应键级、分子磁性及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 ,得出CO2 分子形成两个π4 3键...
关键词:二氧化碳分子 稳定性 Π键 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 轨道能级 分子磁性 化学性质 成键方式 
Ag(I)与乙酰丙酮、乙酰乙酸乙酯、丙二腈及中性膦配合物的电化学合成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3期39-41,共3页汤德祥 顾建胜 刘卫华 王璐 
用牺牲金属阳极的电化学方法合成了三种新的一价银配合物 Ag (I) (dppe) (CH(CN) 2 ) ,Ag(I) (dppe) (CH3COCHCOOEt)及 Ag(I) (dppe) (CH3COCHCOCH3) ,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测试及表征 ,并研究了反应的机理。
关键词:银配合物 电化学合成 非水溶剂 乙酰丙酮 乙酰乙酸乙酯 丙二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